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0/20 10:35: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種鴨均勻度的大小,將直接影響到種鴨以后產蛋量上升的快慢、產蛋高峰持續時間的長短、全期產蛋率的高低、蛋重的一致性以及產蛋期死淘率多少。種鴨均勻度是指種鴨體重分布在平均體重10%范圍內的鴨數占總測鴨數的百分比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是養鴨戶最關心的問題。要使育成鴨有一個良好的均勻度,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鴨苗選擇
要選擇出殼體重相對一致、出殼時間相對一致的健康種鴨苗。
合理的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合理是保證鴨群健康、生長發育良好的必要條件,若飼養密度大,則舍內空氣污濁,氨味大,濕度大,衛生差。每平方米飼養數量:0日齡-7日齡50只-60只,8日齡-14日齡30只-40只。育成種鴨每只至少有0.3平方米的舍內面積和0.3平方米的運動場面積;每群以300只為宜。
稱重
雛鴨進入育雛舍就要稱初生重,以后每周至少稱重1次。稱重比例不少于10%,稱重要定點、定時、定人。稱重后準確計算出每圈、每棟、全群的平均體重和體重均勻度;計算體重均勻度,要以標準體重和實際平均體重±5%分別計算,據此對鴨群的體重和均勻度作出正確的評估。根據稱重結果,仔細周密核定出下一周的料量,對大鴨適度限飼,對小鴨多給料,使鴨群總體上有一個良好的均勻度。
正確分群調群
14日齡和鴨群均勻度太差時進行全群稱重,按照標準體重分為大、中、小群,通過調整投料量來調節鴨的體重。最好每3天稱重1次,將大、小群中體重達標的放入中群,中群中體重超標的放入大群,欠標的放入小群,使中群的鴨數越來越多,從而提高均勻度。
通過眼觀、手摸,將病、弱、小鴨隔離飼養,給予特殊照顧,將其放在溫度稍高、光線較好的上層籠內,以利于采食飲水,促使其快速生長;同時要降低它們的飼養密度,飲食中多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并可以輔以抗生素預防疾病。要按公母分群,在一般情況下,公鴨生長較快,母鴨生長較慢,如果公母混養,公鴨體力強,欺負體力弱的母鴨,并與其爭吃搶喝。這樣,公母鴨體重差別就會越來越大,出現性別的整齊度差異。按公母分群后,如果發現同性別的鴨群又出現了個體之間的差別,可按大小進行分群飼養。這樣,可提高同一性別鴨群的整齊度。
每棟鴨舍設立一專門的機動小圈作為小母鴨圈,每天將大群內目測體重比較小的母鴨單獨挑到小母鴨圈進行單獨加料,并用比較容易辨認的顏色在鴨子身上做上記號,每次單獨補完料后應將鴨子及時放回大群。此項工作重復進行,直到它們的體重達到標準為止。
應當注意,在均勻度、體重狀況不是太差時,最好不要進行全群稱重和分群,這樣會導致群序的極大變動。這是在種鴨飼養中特別要避免的,特別是公鴨更要注意防止此問題的出現。
充足的采料位和飲水位
要安置足夠的料槽和水槽,使每只鴨都有一個槽位和飲水的位置,保證鴨群隨時都能吃到飼料和喝上水。水槽和料槽數量的比例一般為2∶1。
育成期管理
要想提高其在這一段時間內的均勻度,應切實注意如下幾方面:準確掌握鴨的數量。加料快速、均勻、準確。及時調整鴨群。對6周齡-7周齡的鴨,不應該采取過嚴的限飼方案,只要保證能達到標準體重即可;而對8周齡-11周齡的鴨,可以采取限飼;對12周齡-16周齡的鴨必須采取嚴格的限飼方案,體重控制在低于目標體重5%左右。育成期鴨對應激等的抵抗力進一步加強,骨骼、肌肉迅速發育,特別是快大型鴨,吃得快、長得快,其均勻度在此期間能通過限飼得到既快又好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