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24 13:53:00 來源:四川在線 閱讀數:
胡市鎮,一說起來寺村的羅冬梅,村民們都直挑大拇指:“這個姑娘真了不起,打工回來把個生態養豬場辦得紅紅火火,比我們這些老豬倌都能干多了!”初冬的暖陽下,筆者見到了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女豬倌——28歲的羅冬梅,說起養豬,她一邊忙著拌豬食,一邊打開了“話匣子”……
辭職回鄉,立志養豬
羅冬梅高中畢業后到成都打工5年,先后干過商場的銷售員、播音員、統計員,還曾經在派出所工作過。后來回家結婚生子,本來人生平平淡淡也就這么過去了,然而在外面工作的經歷讓羅冬梅有了寬廣的眼界和獨立創業的念頭。雖然因為孩子小無法再外出打工,但不服輸的她通過多年的悉心觀察,從人們不經意的生豬養殖這個行當中發現了生態養豬的商機,于是,2008年她開始創辦自己的生態養豬場。
初辦養豬場,困難重重
當初她辦養豬場,父母親都反對,認為養豬又臟又臭又累,一個姑娘家辦養豬場太辛苦,更何況生豬市場行情變幻莫測,風險太大。但看準了生態養豬的羅冬梅吃了秤砣鐵了心,她發動起支持她創業的親戚千方百計做通了父母親的工作。父母工作做通后,她利用打工的一點積蓄,又向信用社借了貸款,投資了三萬余元在家辦起了養豬場。
父母思想工作做通了,初始資金也到位了,沒有技術怎么行?像羅冬梅這樣的年輕女子,剛開始養豬哪里有什么經驗可談?羅冬梅不服輸,一頭扎到書堆里面,學習養豬的各種技巧,同時向老豬倌請教養殖方法,還專門參加了區畜牧局組織的培訓。現在,羅冬梅成了養豬的全把式。
養生態豬,飼料有絕招
羅冬梅第一批買進了10頭內三元母豬喂養,通過自繁自養的方式,很快存欄生豬就發展到了100多頭。她養生豬不用配合飼料,而是用米糠、麩皮、玉米、紅苕、紅苕藤、黑麥草和蔬菜。實行能量和維生素相搭配,靠紅苕藤、黑麥草和蔬菜滿足豬的維生素需求,避免了成品飼料中存在添加劑的情況。因此養出來的生豬很受客戶歡迎。他們不僅上門收購,而且開出的價格每斤要高出好幾角。尤其是殺年豬的時候,不少單位聽說她養的豬不喂混合飼料,更是早早就上門訂購。
羅冬梅正在配制飼料
抓住時機,做大產業
羅冬梅今年初又租下30多畝桂圓林建起了新豬舍,學會了給母豬人工配種,并且抓住生豬價格低迷的時機,買進了10多頭帶豬崽母豬,生豬存欄量迅速擴大到了400多頭。在30多畝桂圓林建起了新豬舍,羅冬梅利用豬糞尿生產沼氣燒鍋煮飯煮飼料,利用沼液為林間套種的豬飼料原料作物作肥料,利用沼渣做桂圓樹的有機肥,實現了無公害循環養殖。
看著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生豬,羅冬梅喜笑顏開
面向未來,信心滿滿
眼下,生豬價格一路上漲,羅冬梅辦好生態養豬場的信心更足了。她高興地說:“今年我可以出欄600頭生態豬,加上價格看好,可以穩賺好幾萬塊錢。”下一步,她還要引進一批外三元母豬,進一步提高生態豬的品質,打響生態豬品牌。“我還打算注冊野豬養殖執照,發展野豬養殖,同時利用桂圓林放養土雞,把生態養殖產業做大做強。”說話間羅冬梅眼中充滿了希望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