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26 8:30: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隨著養雞業的快速發展,雞群各種疾病的發生也越來越復雜,對養雞生產形成很大的威脅。而科學合理的消毒管理,能有效的殺滅、減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減少疾病的發生,為雞群提供安全的飼養環境。
一、做好消毒管理意義重大
1、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在傳染病的防治上,消毒主要是控制傳播途徑,清除或殺滅物體表面的有害微生物或將有害微生物的數量減少到無害的程度,從而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所以,在空舍期要做好環境消毒,防止上下批次間的傳播,在飼養期要做好帶雞消毒防止雞只個體間和棟舍間傳播。
2、降低粉塵防止呼吸道病
雞舍內空氣中的飛沫及塵埃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在噴霧消毒中,形成的氣霧滴能黏附空氣中的顆粒,引起沉降,從而起到清潔空氣的作用,使雞群能呼吸到新鮮空氣,降低可吸入顆粒物對雞呼吸道的刺激和損傷,避免誘發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3、增加濕度,降低溫度
雞舍內的消毒,可以提高舍內空氣的濕度,通過蒸發散熱降低舍內溫度,在夏季高溫季節可降低舍溫3-4℃,對雞群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有效減輕熱應激。在冬季,消毒前要提高舍溫1-2℃,以減輕消毒降溫的影響。
二、消毒管理的誤區
1、忽視消毒前的清掃工作
消毒前的清掃工作,可以將環境中90%的病原微生物清除掉,之后噴灑常規的消毒藥,可降低95%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如堅持同時做好清掃和消毒工作,則基本可殺滅環境中的病原。因此,雞場消毒應遵循以下基本程序:清掃、水沖、噴灑消毒藥液、熏蒸。
2、盲目消毒
科學的消毒程序一般分為定期預防性消毒、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三種情況,而且按照從上到下、先內后外的順序進行,不可雜亂無章,不能只重視雞舍內小環境的消毒,而忽視了平時對場區、門口、人員往來等大環境的消毒;雞舍內的消毒不應只是簡單的噴灑一番,應重視天棚、門窗、供水系統及排污溝等死角的消毒,防止這些地方變成了病原菌繁殖的場所。
3、消毒藥劑量不當
在配制消毒藥液時,注意消毒液添加量,防止消毒液濃度過大過小。禁止邊加水邊加消毒液,加水過程中要設專人看守,防止消毒液從消毒桶中溢出。
4、過分依賴消毒
不要認為消毒后就一勞永逸,而忽視日常管理、環境控制以及綜合防疫措施,造成疫病預防的有效性降低。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消毒
1、合理選擇消毒藥物
消毒藥物的選擇要有針對性,要根據消毒的目的、對象、疫病流行趨勢,依據高效、廣譜、經濟、副作用小的原則選擇藥物。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類:氯類副作用小,溫度越高、殺菌力越強,多作飲水消毒;季胺鹽類,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多作棚舍、設備的消毒;甲醛對細菌、病毒均有效,但作用緩慢,有腐蝕性,多作棚舍的消毒。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對消毒藥的敏感性有明顯的不同,例如形成芽胞的微生物對消毒藥敏感性差,因而所用藥物的濃度及作用時間都要增加。大多數的消毒藥對細菌有作用,但對細菌芽胞和病毒作用很小,因此在消滅傳染病時應考慮病原微生物的特點,正確選用消毒藥。
2、保持消毒環境適宜的溫度
除火焰消毒完全依靠溫度作用來殺滅微生物外,其它各種消毒方法亦都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消毒劑的殺菌效力與溫度成正比,溫度增高,殺菌效力增強,因而夏季消毒作用比冬季要強。當采用熏蒸消毒方法時,在溫度15℃以下時會降低消毒效果,在25℃~40℃環境溫度條件下的消毒效果最好。
3、保持消毒環境適宜的濕度
環境濕度對熏蒸消毒的影響較大,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消毒效果,甚至導致消毒失敗。利用甲醛、過氧乙酸進行熏蒸消毒時要求濕度在60%~80%。另外,大部分消毒劑干燥后就失去了消毒作用,溶液型消毒劑只有在溶液狀態時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另外,紫外線在相對濕度為60%以下時,殺菌力較強,在80%~90%時,殺菌力下降30%~40%,這是因為相對濕度增高會影響紫外線的穿透力。
四、注意事項
1、要確保人身安全
常使用的消毒藥對皮膚粘膜具有刺激性,故應避免與皮膚接觸,消毒時帶上耐酸堿的手套;噴火堿時帶好頭盔防止濺到眼睛,引起眼結膜損傷。甲醛的蒸汽刺激性強,消毒后要打開雞舍門窗通風兩天以上,使甲醛氣體逸散。
2、消毒劑要輪換使用
在選擇消毒藥時,要多種輪換,交叉使用,防止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常用的消毒藥有醛類、復合酚、含碘化合物、季銨鹽類、氯制劑。每周更換其中一種消毒藥,可以針對不同微生物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