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3 16:45: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一是用雜交犢牛育肥 用從國外引進的西門塔爾、利木贊、夏洛萊、海福特等肉牛為父本,以本地黃牛為母牛進行雜交,對其雜交后代進行育肥,可收到理想效果。這樣的犢牛,不僅長得快、飼料報酬高,而且瘦肉率高,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
二是在1歲左右育成 一般情況下,幼齡牛的肌纖維較鮮嫩、水分含量較多,脂肪沉積的很少,如果再經過優飼育肥,牛肉的品質得到提升。因為年齡較大的牛,增加體重主要依靠在體內貯積高熱能的脂肪。而年齡較小的牛,增加體重主要依靠肌肉(瘦肉)、骨骼的生長。牛在生后第一年,肌肉和骨骼生長的最快,超過一年后,肌肉生長速度減慢,質量下降,而且脂肪逐漸增多。所以,牛在生后第一年育成宰殺出售最好。
三是用未去勢的公犢牛育肥 為了保護牛源,我們不提倡用母牛(特別是母犢牛)育肥肉用。而且要用未去勢公犢牛進行育肥。大量試驗證明,未去勢的青年公牛比去勢的青年公牛有較高的生長率和飼料報酬,生長率平均高8.7%,每增重1公斤所需飼料,比去勢的公犢牛平均減少12%.未去勢的青年公牛比去勢的青年公牛有較高的瘦肉率和屠宰率。而且去勢的牛胴體有較多的脂肪。因此,育肥肉牛最好用未去勢的公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