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6 11:06: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在山東省禹城市,有一個叫做劉圣利的人。他先后開過汽車修理廠,干過塑料煉油,基本上都失敗了。最后他決定去養殖特種野豬,他沒想到自己成為了當地養殖野豬的第一人。
這里是位于山東省禹城市特種野豬養殖基地,在這個不到三畝大小的豬場里卻養殖了400多頭這種特種野豬,他們生性好動,行動敏捷,尤其是跳躍能力很強.
劉圣利:“它經常會跑出來,這么高的豬圈一躍就出來,它是有野性的,野豬嘛!”
一不注意圈里的野豬就會跑出來,咬壞豬場栽種的植物,就在記者來到劉圣利豬場采訪的時候,一只野豬偷偷的跑了出來.
為了防止這只豬破壞南瓜地,劉圣利和兒子必須把野豬抓回豬圈。
記者:“經常會跑出來嗎?”
劉圣利:“經常會出來,很輕松,這么高的豬圈一躍就出來它有野性啊,它有野性,野豬嘛。跑里面去了。又出去了。”
記者:“出去了怎么辦?”
劉圣利:“拿籠子抓吧抓不住。”
記者:“拿籠子。”
劉圣利:“拿籠子吧,放在那門口去,放在這地方。這個豬在里面跑的時候,籠子放個東西,它鉆進這個籠子,門插上就把它抓到了,就是這樣。”
劉圣利:“把它趕到里面去,因為這個豬鉆胡同。”
抓豬手法老道的劉圣利和這些野豬已經打了三年的交道,他是山東省禹城市第一個養殖野豬的人,三年里,劉圣利已經從野豬身上賺到了70多萬元的收入,成為當地有名的野豬大王.
2002年,劉圣利還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老板,由于修路他的修理廠拆遷,拆遷后他拿著6萬元拆遷補償款開始尋找新的投資項目.
劉圣利:“有一篇報道,就是養殖這個野豬,這個商機無限,是這樣,我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就到了外地考察這個事情,后來我覺得非常好。”
當時在全國這種野豬養殖規模較小,市場還處于開發階段,而且在山東禹城市從來沒有人養過,劉圣利覺得這是一次機會,他把養殖野豬的想法告訴了他的愛人韓玉霞,結果卻遭到愛人的反對.
劉圣利的妻子韓玉霞:“咱沒有養過這個東西,就是家豬咱也沒養過,咱對這個東西不熟悉。我說這么多年了,凈干買賣什么的,干什么不行。”
妻子的反對并沒有讓劉圣利退卻,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劉圣利:“咱們中國人,還是以吃肉為主,大部分是豬肉為主,所以我養下以后啊,也無非是家豬和野豬的問題,就是我最下策我不是野豬,我是家豬,也總有人要吧,但是瘦肉率,現在人們都追求瘦肉率嘛,它的瘦肉率還好。”
抱著把野豬當家豬賣的心態,2004年5月份,劉圣利顧不上妻子的反對,拿出了十五萬元,蓋起了豬舍,又從寧波買回來20多頭種豬,準備大干一場.
對于養殖完全外行的劉圣利,這次養起了野豬,他的朋友也為他捏了一把汗.
劉圣利的朋友:“我說干別的吧,這個東西萬一不行,你處理不掉,以后就不好辦了。”
對于朋友的好心相勸,劉圣利并不以為然,他倒是對自己養野豬充滿了信心.
記者:“那當初你會養野豬嗎?”
劉圣利:“不會養,但是我會摸索,一個從進豬種的時候他們能告訴我,是吧,大體的情況知道啊。”
劉圣利雖然很有自信,但這些野豬都是從浙江地區引進過來的,到了山東,這些野豬能吃習慣嗎?劉圣利開始琢磨著怎么讓它們適應本地的食物.
劉圣利:“我把所有沒毒的青草、野菜還有南瓜、地瓜,比如說絲瓜,吃不了的這些東西,我都給它們扔上,看它愛吃什么。”
記者:“那你發現它對哪些喜歡呢?”
劉圣利:“一般情況它的對于當地的青草野菜是非常喜歡,再就是瓜果,比如說南瓜,絲瓜,還有紅薯地瓜它都很喜歡吃。”
野豬屬于是雜食類動物,劉圣利除了給他們吃一些青草野菜瓜果之外的食物,他自己還配制了野豬愛吃的粗飼料.
記者:“你這是喂什么?”
劉圣利:“這是由60%的麩子,30%的玉米面,10%的豆秸配制的,它們特別喜歡吃。”
2005年3月,劉圣利的豬場的野豬開始出欄,真正考驗野豬肉有沒有市場的時候到了.劉圣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當地的酒店推銷自己的野豬肉。
劉圣利:“酒店它是一個消費的主場合,比如請客和被請客的人都在酒店里舉行,再說這個野豬肉又是一種特色肉,就考慮酒店是不是行。”
當時的家豬肉才5元多一斤,而劉圣利給他的野豬肉定了12元一斤,這讓一些小酒店接受不了。
劉圣利:“小酒店我也找過幾次,他們都不敢要,認為價格高。”
由于引進野豬肉具有一定的風險,一般的酒店都退避三舍,劉圣利只好把目光放在當地一家三星級的大酒店上面.
酒店經理:“他是打電話聯系了一我們這兒的一個副總,辦公室的,然后我分管這一塊,然后就找到我。”
劉圣利對酒店經理說出自己的意圖。
劉圣利:“跟他解釋這個東西,然后跟他拿了一份資料給他看一看,他當時說不同意,有點勉強。”
酒店經理也擔心野豬肉的銷路,并沒有答應劉圣利的要求,這時的劉圣利想到了一個辦法。
劉圣利:“你這樣我先殺頭豬給你送過來,你賣出去正好,你賣不出去可以把豬退出去.
最后,劉圣利以每斤12元錢的價格與酒店經理達成了交易.劉圣利通過免費送豬,慢慢的打開了當地野豬肉的市場,2005年一年,劉圣利賣出了20多只野豬,從中賺到了2萬多元錢.
劉圣利的妻子看到了野豬的效益,也開始幫丈夫打理起野豬場來了.
劉圣利的妻子:“一看吧,買豬的人漸漸的多起來了,多起來慢慢照應不過來,我就經常上這里盯著來了。”
到2006年,劉圣利養殖的野豬已經發展到200多頭,劉圣利靠養殖野豬掙錢的消息也傳播開來了,周圍的村民都來參觀考察,向劉圣利豬場訂購野豬的的客戶也多了起來,但是由于規模還不大,劉圣利的豬場無法面對過多的訂單,這時候他覺得有點力不從心。
這時候,就在不斷紛紛上門的客戶中,有一個叫邵波的人引起了劉圣利的注意,2006年7月的一天,邵波第一次來到劉圣利的豬場。接下來的一個月里,邵波一共七次來到劉圣利的豬場參觀考察。
劉圣利:“在這期間,他出差走到禹城這個地方,都到豬廠來看一看。”
但每次邵波只是問問野豬的飼養情況和市場情況,而野豬的價格卻一字不提,這讓劉圣利的意識到,他和邵波即將做的是一筆大買賣。就在邵波第八次來到豬場的時候,他終于開口了。
邵波:“當時的時候,我相中了幾頭豬,相中了幾頭懷了崽的母豬。”
劉圣利:“當時我要的是3500、4000不等,因為豬的體重不同,價格肯定不同,他說價格還是高。”
在邵波來劉圣利家豬場看豬期間,他也去過其他很多的野豬養殖場,他已經對野豬的價格很了解了,而這回劉圣利開的價格卻比其他地方的高出許多。
邵波的合伙人張雪:“一談價格的時候,劉哥報的價格比我們其他地方看的價格比較高,一頭大概高個500到700之間吧。”
由于邵波對劉圣利家的野豬質量還是比較滿意,但邵波的合伙人張雪卻覺得這個價格有點高了,不太化算。
邵波的合伙人張雪:“我說我們買也不是買一頭,要十幾頭的話,這差價就非常大了,十幾頭差出幾千塊錢,我們可以換好幾頭豬。”
劉圣利:“我這么說,你買東西首先不能考慮價格高低,一分錢一分貨,你看了他們的野豬,你再看看我的野豬,你比較比較,哪個比較好。”
由于當時市場的一頭野豬的價格在2500元左右,而邵波看中的母豬已經懷孕,所以劉圣利給的價格比別的地方高了一點。就在雙方為價格爭執不下的時候,劉圣利想出了一個即能不降低單價,避免做亂了市場,又可以做成生意的辦法。
劉圣利:“最后我說這樣吧,為了表示我更好的誠意,我送你兩頭肉豬,這兩頭豬不到3000塊錢吧,總體來說價格已經來下來了。”
最后劉圣利和邵波達成了一致,劉圣利以平均每頭3000塊錢的價格賣給邵波10頭種野豬,并免費搭送兩頭肉用野豬。不過劉圣利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邵波能和他的形成合作關系,共同發展。同時,邵波也希望劉圣利給他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兩人一拍即合。從那以后,劉圣利和邵波兩人經常互通有無,兩人關系也越來越密切了。
邵波:“我跟他在一塊,好像就是認識了好多年一樣,在一起很自然,說話很投機。”
自從邵波和劉圣利認識后,邵波經常向劉圣利請教養殖野豬的技術,邵波從劉圣利那里得知,二個月斷奶的野豬就能挑種豬了,一部分做種豬,一部分閹割后做商品豬,但當邵波對斷奶野豬進行閹割的時候,他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邵波:“我跟劉哥說嘛,以前他都是斷奶之后閹割嘛,后來我就總結了,由于閹割了之后,過幾天咱看到苗子又挺好了,又長得非常好,又覺得閹割瞎了,就是提前閹割,就閹壞了,就是說把好的種豬就閹割了。”
由于品質優良的種野豬比肉用野豬的價格要貴一兩千元錢,為了避免好的種野豬閹割成為肉用野豬,邵波給劉圣利提了一條建議。
劉圣利:“他說最好10個月左右再閹割,因為這個種豬長到10個月,它的身體生理方面就成熟了,有一些好的種豬啊,它能體現出來,這樣有利于選擇更多的好種豬。”
記者:“他告訴你這個意見以后,能給你增加收入嗎?”
劉圣利:“那當然帶來增加收入了,一個好的種豬跟一個商品豬,它的差價很大,一頭豬就能差價1500元到2000塊錢元左右,這樣有10頭豬就能差1萬5到2萬塊錢。所以它利潤是很好的。”
邵波的建議讓劉圣利挽回了不少的損失,沒過多久,邵波又幫了劉圣利一個大忙。2007年2月份,一個山東臨沂的客戶向劉圣利訂購了40頭肉用野豬,而這時劉圣利豬場的出欄野豬數量不夠。如果劉圣利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這筆生意就可能泡湯。被迫無奈下劉圣利只有向邵波求救,很快邵波從豬場運來了野豬幫劉圣利做成了這筆大買賣。這讓劉圣利開始意識到應該在當地發展野豬養殖戶。
劉圣利:“比如有客戶來了以后,要的很多。我把整個養殖戶他家有五頭,他家有三頭,他家有七頭,把它攏在一塊,滿足客戶的要求。”
到2007年8月,劉圣利已經在當地發展了20多家野豬養殖戶,規模已經達到800多頭,為了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他還打算聯合這些養殖戶成立野豬合作社,把當地的野豬市場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