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8 14:48:00 來源:長江商報 閱讀數:
駝背,身高不足一米五,靠單拐行走,生活中的黃成明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可是,他卻是每年贏利百萬的養豬大戶。
下崗創業 成首個萬元戶
今年51歲的黃成明家住漢陽鸚鵡街洲尾小區,出生不久就患了小兒麻痹癥,此后一直靠單拐生活。上世紀80年代,他從一家工廠下崗,彷徨迷茫過后,迫于生計他開始在路邊擺攤,賣過泥鰍、鱔魚,開過香腸店。 四五年后,他成了小區里的第一個萬元戶。
20多年來,黃成明和愛人先后做過多種小生意,雖然每年賺的錢不多,但慶幸的是從來沒有賠過。有了本錢后,黃成明就在漢陽鸚鵡江灘開船廠。后來他看到造船氧焊需要大量氧氣,又做起了制氧送氧服務生意。 2006年,漢陽江灘要進行整體改造,黃成明所在的船廠無法繼續經營。黃成明和愛人一下子陷入了窘境。
躊躇滿志 嘗試立體養殖
正在老黃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曾經幫助過他的街坊葉女士找他借錢,說要開養豬場。黃成明和愛人眼睛一亮。“別人能辦養豬場,我為什么就不能辦呢?”黃成明決定嘗試一番,于是,就將漢陽經濟開發區一片村民廢棄的豬舍承包下來,裝修后養起了生豬。
養豬有風險,萬一出現豬瘟,可能幾十頭甚至上百頭豬的成本就打了水漂。黃成明和愛人也很憂心。
“誰說養豬不需要技術?”黃成明的愛人梁女士說,她有不少朋友養豬,讓她看到好幾個血本無歸的失敗例子。經過一番摸索,幾個月之后,黃成明和愛人幾乎成了養豬的專家。
現在, 黃成明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年向市場提供生豬2000多頭,一年可賺得純利100多萬。黃成明說,相比養殖專業戶,幾千頭生豬不算什么。不過,黃成明還是想步子能邁得穩一點,逐漸擴大養殖規模。現在,黃成明除了漢陽和蔡甸有養殖基地外,還尋思著在郊區找一塊地,嘗試立體養殖。
“這不是玩概念。”黃成明解釋,所謂立體養殖就是在養豬的同時,發展養雞和養魚業。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再辦一個占地20畝的養殖基地,爭取一年出欄生豬超過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