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14 13:14:00 來源:新華網廣安 閱讀數:
“沒想到,做夢也沒有想到,我能發展到年出欄生豬2000多頭這么大的規模。”1月11日,記者慕名來到廣安區鄭山鄉文峰村采訪被當地群眾稱為豬王的村主任羅朝志。一見面,這位敦實的中年漢子就樂呵呵地向記者講起了自己的“致富經。”
文峰村位于七一水庫水淹區,是省定貧困村。2007年前,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群眾的生活十分困難。為了生計,羅朝志與村里的眾多青壯年一樣選擇了外出打工“淘金”。然而外地“淘金”也非易事,一年1萬多元的收入也難改變家庭經濟的“窘迫”。是繼續在外打工,還是回鄉刨地?就在羅朝志身處兩難境地時,水淹區扶貧工程啟動,市、區系列扶持政策相繼出臺,迎著初現的曙光,羅朝志毅然回鄉與哥哥一道搞起了生豬養殖,并在當年底當選為該村村主任。“真正的變化,是2009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定點聯系幫扶文峰村后。”羅朝志說,這一年,他與村里的另外5個村民采取股份的方式,在市、區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起了存欄外種母豬100頭、年出欄育肥豬2000頭的大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當年收入就達20多萬元。他掰著手指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建養殖小區水泥路、自來水設施,建圈舍、外種母豬引種等,累計得到現代農業獎勵扶助項目資金15萬余元。
“作為村主任,不僅自己要帶頭致富,更要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羅朝志告訴記者,按照王書記定下的脫貧致富大計,他采取向村民賒養仔豬、傳授養殖技術等方式,帶動了近100戶村民養殖生豬走上致富路。同時,帶領村民大力發展“土雞”、“土鴨”等產業,打造出了全市聞名的“鄭山土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