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25 10:44:00 來源:楚天都市報 閱讀數:
武漢鴨脖子暢銷全國,僅武漢市一年消費的肉鴨數量就達1億只。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我省一年鴨出欄量不到8000萬只。聞名全國的精武鴨脖、周黑鴨等鴨產品加工企業所需的鴨源,相當部分要依賴外省。
一年吃掉一億只鴨
江城百姓多愛吃鴨,喝鴨湯、吃鴨脖已成武漢三鎮的一道飲食文化風景線。據統計,武漢人一年能消費1億只鴨。
武漢精武鴨脖協會秘書長劉世平介紹,在剛剛結束的2010年,協會下各鴨脖企業的年產值,在2009年50億元的基礎上增長了20%。
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陳紅頌講了一個故事:一次,他參加一個全國水禽產品大會,一位北方畜牧局負責人對他開玩笑說:你們湖北人太喜歡吃鴨了,我們養殖的鴨子全被你們的企業買走了。
陳紅頌說,不是我們湖北人太愛吃鴨,而是我省肉鴨加工企業生產加工能力很強。目前,漢口精武食品工業園有限公司年可深加工鴨肉產品4萬噸;武漢飄飄、武漢德豐、湖北鴻翔、湖北保康綠源等肉鴨養殖與初加工企業年出欄加工肉鴨4000多萬只;荊州小胡鴨是一家專門加工淘汰蛋鴨的深加工企業,年可加工淘汰蛋鴨500-600萬只。
加工企業“等鴨上架”
室外寒氣逼人,室內暖意洋洋。在武漢市黃陂區武湖生態農業園,武漢市春江禽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現代化鴨苗孵化車間,一批批鴨苗接連不斷從電腦控制孵化機中孵出。
在這個我省規模*,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鴨苗生產企業,每天有3-4萬只世界王牌肉鴨——英國櫻桃谷鴨鴨苗降生。這些鴨苗有3-4成賣到省內肉鴨養殖企業,余下的賣到山東、江蘇等外地。“雖說鴨苗緊俏,可武漢精武鴨脖的鴨源,近八成來自山東”,昨日,武漢精武鴨脖協會秘書長劉世平感嘆:武漢的鴨產品加工聞名全國,養殖業卻跟不上加工業的步伐。
發出同樣感嘆的,還有湖北周黑鴨。在周黑鴨,每天的鹵鴨、鴨脖、鴨掌、鴨腸等源源不斷發往省內百余家專賣店。在全年賣出的2000萬只鴨子中,云夢、安陸、仙桃等本省的肉鴨僅占四成。
湖北周黑鴨公司副總經理郝立曉無奈地說,在龐大的需求中,他們只有向福建、江西、山東等外省采購肉鴨,填補近六成的需求空缺。下一步,他們將在湖北更多地區建立上規模的養殖小區。
漢口精武、荊州小胡鴨等肉鴨加工企業,同樣面臨相同的問題。
武漢精武鴨脖協會秘書長劉世平介紹,武漢鴨產品品牌在全國影響漸大,還是近五年來的事情。由于武漢鴨產品品牌發展迅猛,上游養殖鏈還來不及跟上。而山東等地的農產品加工產業本身就很發達,故其鴨產品的產業鏈相對完善。
按2009年全省鴨出欄7427萬只來算,即便武漢消化掉全省產量,仍有約三成需從外省采購。由此,市場也就出現“北方養鴨、南方吃鴨”的說法。
千湖之省養不好鴨?
1月7日,全省水禽產業化龍頭企業座談會在省畜牧局進行。和以往的其它農產品加工企業座談會不同的是,此次參會的省內十余家肉鴨加工企業負責人,沒有向主管部門要政策、要資金,而是異口同聲直喊:本省肉鴨供應跟不上,鴨源告急!
武漢德豐公司從2008年起進入肉鴨加工行業,企業一年能屠宰肉鴨約1000萬只左右,而去年僅加工肉鴨200萬只。該公司總裁陸順生說,“加工生產線吃不飽”。他表示,政府部門能否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戶養鴨,保證加工企業的肉鴨供應。
有人說,既然肉鴨不夠,那就加快養殖唄。
此說不錯。其實湖北作為千湖之省,具有飼養水禽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條件,全省有水面積700多萬畝,100公里以上、徑流每秒5立方米以上的河流26條,水資源豐富。此外,農副產品資源豐富,能為發展水禽業提供富足的飼料資源。
守著這么好的資源,肉鴨養殖卻并未跟上,這又是為什么呢。漢口精武副總余琳介紹,養鴨涉及到環境問題,鴨子離不開水,農戶養多了,如果管理沒有跟上,可能會影響當地水源;其次,鴨產品市場價格時有波動,而農戶對養鴨利潤期望值太高。
荊州小胡鴨總經理胡秀容認為,我省肉鴨養殖大多以農戶散養模式,但農戶對鴨子的疾病防控能力較弱,也使農戶養殖肉鴨的積極性不高。
這些人士進一步分析,目前我省水禽飼養方式落后,多以農戶分散養殖為主。我省種鴨場規模小、設施落后,水禽品種混雜,品種質量參差不齊,供種不穩定;而肉鴨主要采用大棚養殖方式進行飼養,養殖設備設施落后,飼養環境臟亂差,飼養密度大,飼料轉化效率低。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全省水禽業的產業化發展。
鴨產業鏈
種鴨、鴨苗孵化——春江禽業、湖北鴻翔等——肉鴨養殖湖北保康綠源等——屠宰加工湖北奧信畜禽實業公司等——深加工、銷售周黑鴨、漢口精武等
目前我省鴨產業在深加工、銷售環節發展強大,但上游的肉鴨養殖環節相對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