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7 13:22: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內蒙古13.2億畝天然草原是內蒙古的生態主體。如何應對禁牧、草畜平衡可能帶來的畜產品供應減少、牧民收入下降的挑戰,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同時,保障繼續為國家提供優質安全的畜產品供應,保障牧區牧民收入穩定增長,牧區社會事業長足進步,是內蒙古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必須要解決好的重大問題。
一、內蒙古畜牧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
1.草原畜牧業基礎設施薄弱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草原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不能應對草原畜牧業本身的易災性和脆弱性。
2.畜牧業生產方式總體還比較落后。目前,內蒙古牧區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依然以一家一戶為主,絕大多數牧戶只能維持著簡單再生產。隨著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的實施,畜牧業飼養成本不斷加大。
3.缺乏強大的科技支撐及健全的畜牧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良種繁育場基礎設施陳舊、老化,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優良畜種供種能力不能滿足生產需要,主要牲畜品種個體產出水平低。畜牧業良種推廣體系相對于種植業推廣體系和防疫體系處于最薄弱狀態。
4.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和衛生隱患嚴重。近年來,重大動物疫情總體形勢保持平穩,但由于周邊國家疫情接連爆發,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5.草原生態補獎機制短期內可能影響牧民增收和牛羊肉供給。落實草原生態補獎機制,要實施禁牧、草畜平衡,牧區牲畜頭數將會較大幅度減少,禁牧舍飼圈養后生產經營成本也隨之加大,相應的技術服務和公共服務支出也大大增加,草原畜牧業將進入高成本時代。
二、建議
1.大力扶持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改變靠天養畜局面。加大對牧區節水灌溉飼草地建設的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間,牧區新建及改造節水灌溉人工飼草料地500萬畝,單位面積投資877元,總投資約40億元,建議國家每年補助5億元;大力扶持棚圈、青貯窖、儲草棚建設。“十二五”期間,內蒙古要新建、改建棚圈6500萬平方米,新建青貯窖10萬處,儲草棚30萬處,基本上解決牧區牲畜安度冬春的問題。現在牧區建設磚瓦結構棚圈成本在500元/平方米以上,建議國家按每平方米300元,青貯窖每座10000元、儲草棚每座20000元予以補貼。
2.大力扶持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大對畜牧良種補貼的投入力度,改變頭數畜牧業的發展局面。“十二五”期間,每年扶持30個良種繁育場建設,每個場改擴建國家扶持100萬元,主要用于棚圈等基礎設施完善,建設現代化種畜場。每年新建肉牛、肉羊“四有”人工授精站點(有固定房舍、有配套設備器材、有1—3只優良種公羊、有1—2名技術熟練配種員)1000處,每處投資5萬元,使牧區綿山羊人工授精配種率由現在的25%達到50%以上。加大對牧區優勢畜種良種補貼力度,擴大覆蓋面。將牧區優勢畜種肉牛、肉羊、細毛羊、絨山羊全部納入補貼范圍。種公羊1000元/只/年,基礎肉用母牛使用凍精補貼10元/頭/年,基礎母羊每年每只補貼50元,肉牛基礎母牛每年每頭補貼100元。
3.大力扶持牧區規模化養殖,提高草原畜牧業的組織化水平。“十二五”期間,內蒙古牧區規模化養殖比重力爭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達到45%,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戶達到8.5萬戶。建議國家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扶持。
4.大力扶持半農半牧區發展種草養畜,充分挖掘種養結合的優勢。半農半牧區是內蒙古畜牧業生產重要的增長點,應當加大扶持力度,謀求快速發展。建議國家安排專項資金,大力扶持種草養畜產。對種草養畜戶的飼草料基地(平整土地、灌溉設備)、青貯窖、機井等建設進行補助。
5.加大牧區動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確保畜產品安全。建議國家重點對我區19個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45個邊境蘇木和167個邊境嘎查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投入;大幅度提高基層防疫工作補貼力度,應按照實際工作量(每人每年3—4萬針次),農區每人每年補貼1萬元,牧區每人每年補貼1.2萬元;對重大動物疫病特別是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加大政策及經費支持力度,尤其要提高捕殺的標準。建議國家將奶牛的捕殺補貼標準提高到每頭8000元,病羊捕殺每只補貼800元,同時保障疫點消毒無害化處理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