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9 16:09: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免疫程序不合理、母源抗體干擾、免疫抑制病等都能造成豬瘟免疫失敗。其實在我國對豬瘟疫苗的研究已經相對成熟,豬瘟疫苗質量有保證,免疫失敗并非都源于疫苗問題。
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目前在規模化豬場對豬瘟的免疫程序眾說紛紜,十分混亂。主要表現在對子豬免疫時間、次數、劑量等方面缺乏指導,制定免疫程序時隨意性較大,導致免疫效果極不理想;加大免疫劑量(2頭份~5頭份);此外,采用三次免疫、四次免疫,免疫劑量加大到10頭份以上等等。
目前,業界對乳前免疫爭議比較大,在理論上該方法是可行的。因為豬的多數母源抗體不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初生子豬體內母源抗體極少,不足以干擾弱毒疫苗與免疫細胞的接觸。乳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在體內有足夠的增殖時間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體中和,使子豬盡早獲得主動免疫,并且豬瘟兔化弱毒株對乳豬無殘余毒力,十分安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難以實施,耗費勞動力很大,如母豬分娩過程可能拖長或者母豬晚上產子,子豬出生后已吮吸了初乳,疫苗稀釋后保存時間過長等,都會導致免疫失敗。
母源抗體對初生子豬有保護作用,但也會影響子豬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體的雙重性。因此,在給子豬使用高質量的疫苗時,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與母源抗體滴度有關。當母源抗體滴度高時,實施免疫接種,疫苗病毒會被母源抗體中和而不起保護作用。因此,在實施免疫接種前要考慮母源抗體的滴度,同時還要注意母源抗體的整齊度。具體做法是免疫接種前測母源抗體滴度,調整母源抗體的整齊度,保證空懷母豬豬瘟的抗體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豬豬瘟的抗體水平不低于1∶32。對反復接種后抗體水平仍然很低的母豬以及帶毒母豬應徹底淘汰。
此外,日常的飼養管理、營養健康、濫用藥物等都會影響免疫效果。
其實,如何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并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有條件的豬場最好根據豬群抗體檢測結果來安排免疫時間,如子豬豬瘟疫苗的首免時間應依據母源抗體的消長來安排。首免前,對子豬分周齡采血檢測抗體水平,繪制子豬母源抗體消長曲線,當母源抗體下降至較低水平時注射豬瘟疫苗,既可以盡量降低母源抗體對疫苗的影響,也不會形成免疫空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