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3/22 11:36:00 來源:中國安徽在線 閱讀數: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特有的優勢畜種,是惟一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牧草資源生存繁衍的牛種。我省現有牦牛478.69萬頭,占全國牦牛總數的36%,是牦牛第一大省,也是牦牛資源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由于高海拔無污染,我省的牦牛更具有生產“綠色肉食品”的獨特優勢。近年來,我省獨有的特色牦牛肉逐步被人們看好,開發的勢頭越來越猛,系列產品隨之相繼問世,如牦牛肉干、紅燒牦牛肉、醬香牦牛肉、手撕牦牛肉、牦牛肉腱子、牦牛鞭等等。牦牛產業成為引領高原農牧民增收的亮點。
對于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縣的牧民來說,有機養殖的觀念已經深入到每一個牧民的心中。說起發展養殖業帶來的好處,賽爾龍鄉蘭龍村村主任顯得格外激動。他告訴記者,通過有機認證的羊每只能多賣20元,牛能多賣100元。有機畜牧業為每戶牧民增收1萬元,純收入增加2000多元,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
青海可可西里實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依托我省資源優勢,以品牌闖市場,以牦牛肉資源促發展,立足青海省凈山、凈水、凈土的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做精做優產品,向綠色、有機高端產品發展。目前,投資近1.4億余元、總面積23000平方米、年產7000噸牦牛肉制品加工項目的聯合大車間已經全部竣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其中物流綜合樓集企業文化、青藏文化、科技研發、產品展示大廳、牦牛宴席品嘗為一體,是目前國內*、生產工藝最先進、工業與旅游相結合的藏牦牛肉精深加工基地,同時全部采用自動化設備進行鏈接。預計2011年初將進行試投產,屆時可可西里集團年產牦牛肉系列制品能力將達到7000余噸,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到15億元以上,可帶動80000戶農牧民增收致富,將為青海的牦牛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我省共向牦牛產區推廣大通牦牛種公牛7900頭,累計改良牦牛45萬頭;建立了6個藏羊本品種選育基地,共向藏羊產區推廣種公羊1.38萬只,累計選育藏羊100萬只;累計改良肉羊31萬只,繼續強化細毛半細毛羊選育,累計選育425萬只;通過農區畜用暖棚和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拉動肉牛、肉羊規模養殖發展。全省牲畜改良面由2005年的115.23萬頭(只)提高到現在的205.6萬頭(只),牛羊個體生產性能大幅提高,牛胴體重由78公斤提高到90公斤、羊胴體重由15公斤提高到17.3公斤以上;全省通過認定的肉牛、肉羊規模養殖場達到49家。牛羊肉除滿足本省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外,每年向省外銷售約4萬噸。
-“牧退農補”:青海畜牧業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2月23日,記者在湟中縣上五莊鎮九道河乳肉牛繁殖有限責任公司見到了養牛致富的馬忠。從十年前投資10萬元發展牛羊育肥到如今上千萬工廠化養殖規模,馬忠說:“養牛是一件既輕松又賺錢的事,只要到牛場,我的心情格外好。”
事實上,在馬忠的帶動下,如今的上五莊鎮21個村每到一處都能看養殖的場面。馬忠在2001年成立的上五莊牛羊營銷協會,從最初的幾十戶會員發展到現在的400多戶。協會為村民發展養殖發揮了重要作用。村民肖順清、馬有貴等貧困戶都是通過協會擔保貸款搞養殖走上富裕的。
同樣,卜臧村年僅26歲馬振文從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后返回家鄉創業,通過三年時間,已經建立起了標準化的養殖場―――青海進前牛業有限公司。春節期間,他們公司生產的無公害牛肉批發價40元/公斤,掙了13萬。他的目標是要發展精品牛肉,在牛羊產業上做出與眾不同的文章來。
記者從省農牧廳了解到,2011年,我省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力爭把生態畜牧業打造成為精品工程。全面落實禁牧補助、草畜平衡獎勵、對牧民的生產資料、牧草良種補貼及牲畜良種補貼。將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與現代生態畜牧業建設相結合,以建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核心,大力推行以草定畜、合理載畜,推進轉人減畜,從根本上實現草畜平衡,努力闖出一條高原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新路子。2011年,我省牛羊肉在滿足本省需求的同時,外銷量提高到7萬噸。產值達到78.82億元。
省農牧廳畜牧處處長馬清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十二五”期間牧區減畜對畜產品減產帶來的壓力較大,我省做出了調整畜牧業發展戰略,即做大做強農區畜牧業,使農區畜牧業成為農牧業經濟新的增長點。為確保禁牧減畜后肉奶產量不下降,我省實行“牧減農補”的政策,今年投資2400萬元修建畜用暖棚8000棟;投資2500萬元重點扶持60個規模養殖場,改造10個省級規模養殖場。同時投資2500萬元推進良種化工程;投資300萬元大力推進種草養畜。
一系列的“動作”,使我們看到到高原畜牧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