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4/6 13:36:00 來源:畜禽健康養殖網 閱讀數:
扎魯特旗嘎達蘇種畜場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生產方式轉變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減畜與增收并舉、發展與生態共贏的新路子。全場職工人均純收入由過去的3800元增加到去年的8500元。
“減羊增牛”增出美麗容顏
肥沃的草牧場資源是嘎查蘇種畜場畜牧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為實現畜牧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嘎達蘇種畜場推行“減羊增牛”的經濟發展戰略,即壓縮絨山羊飼養量,擴大優質高效的牛產業規模,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的“雙贏”。圍繞這一目標,該場按照“草畜平衡、以草定畜”的原則,對全場的載畜量進行重新核定,嚴禁超載過牧,將全場飼養的2.7萬只絨山羊壓減到5000只;擴大奶牛飼養量,全場奶牛存欄增加到4000多頭,實現了草畜平衡。
“減羊增牛”不僅減少了牲畜超載過牧對草牧場的壓力,讓草牧場的植被得到有效恢復,還讓更多職工群眾看到了轉變生產方式帶來的可觀的經濟效益。職工盧德奎就是“減羊增牛”戰略的受益者之一。前些年,盧德奎所在牧鋪,絨山羊養殖規模大、頭數多,也同樣面臨養羊超載過牧、引起草牧場沙化的艱難處境,在“減羊增牛”政策的影響下,他賣掉了手中的絨山羊,開始發展牛產業,他家的奶牛很快就由最初的5頭發展到36頭,每年僅牛奶的收入就接近20萬元。如今,盧德奎家不僅住上了4間寬敞明亮的大瓦房,還買上了小汽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
“減羊增牛”壯大了嘎查蘇種畜場牛產業規模,使養牛戶達到400多戶,牛產業已成為全場職工群眾收入的主導產業,生態環境也有了明顯改善,讓全場40萬畝天然草牧場再現美麗容顏。
“減羊增牛”增出致富財源
嘎達蘇種畜場鼓勵職工以發展高效畜牧業為切入點,突出發展高產奶牛養殖,并通過引進龍頭企業,興建奶站,延伸了產業鏈條。全場共有奶站10個,年出售鮮奶達7000多噸,職工人均增收5000多元。
良好的生態環境,拉動了牛產業的快速發展,日產鮮奶逐漸增多,帶動了傳統工藝奶制品制作的快速“升溫”。為提升奶制品的附加值,廣大職工瞄準傳統工藝奶制品熱銷的商機,紛紛搞起了制作工藝規范、質量信譽度高的傳統工藝乳制品制作家庭小作坊。職工盧德奎有奶牛36頭,正在產奶的奶牛有10頭,日平均產鮮奶200多公斤,盧德奎將產出的鮮奶全部制作成奶豆腐和烏日莫,每天30多公斤的奶豆腐都很快就被訂購一空,日均毛收入達600多元。
傳統綠色手工小作坊讓養殖戶的經濟收入較賣原奶翻了一番,在嘎達蘇種畜場像盧德奎一樣常年從事傳統手工工藝制作奶制品的家庭小作坊有31家,日加工鮮奶9噸。僅此一項,就可為全場奶牛養殖戶增收150多萬元。產品除滿足本地消費市場外,還遠銷北京、深圳等地。
“減羊增牛”增出價高身貴
嘎達蘇種畜場實行“減羊增牛”經濟發展戰略,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草牧場迅速恢復之后,廣大職工又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起有利于草原保護的草原散逛小笨雞、大白鵝等特色產業。
嘎達蘇種畜場六分場的職工張安原來養羊1400多只,實施“減羊增牛”政策后,張安出欄1000多只羊,僅留下400多只。絨山羊頭數的減少,讓草牧場逐年恢復。看到草場的牧草長勢越來越好,地理位置優越,張安便有了發展特色產業、另謀生財之路的打算。
為了能夠在保護好草牧場資源的前提下,實現致富增收的夢想,張安想到了養殖小笨雞,說干就干。今年,張安在場管委會的扶持下,把原來的羊圈改成了養雞場,飼養了2200多只小雞。打開雞場的大門,寬闊的草地便成了小笨雞的美味餐桌,吃的是螞蚱、蟲子和嫩草,不到3個月,雞的平均體重就達到2公斤以上,草原小笨雞“逛”出了高身價。
嘎達蘇種畜場鼓勵引導職工調整畜群結構,減輕了草牧場壓力。環境好了,職工發展特色產業的收入也增加了。目前,嘎達蘇種畜場職工飼養的草原小笨雞存欄1萬多只。張安告訴記者,草原散逛小笨雞消費市場好、價格高。他今年飼養的這2000多只小笨雞,扣除全部費用也能收入2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