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5/6 10:49:00 來源:農業科技報 閱讀數:
一、病原
雞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cosis viruses ,ALV)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腫瘤病。按病型可分為:淋巴性白血病、成紅細胞性白血病、成髓細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細胞瘤病四個型,其中以淋巴性白血病最普遍。 雞白血病毒(ALV)是一種反轉錄病毒,類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該病多發于17周齡以上的雞,雞發病時表現為慢性經過,無明顯臨床癥狀,主要造成雞的產蛋量下降和蛋品質下降。傳播方式有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兩種。現將我在臨床上遇到的淋巴性白血病雞群的診斷情況報告如下,并提出防控建議。
二、主要癥狀
該場患病雞表現為食欲不振、消瘦、精神萎靡,產蛋停止,漸進性消瘦。雞冠和肉髯蒼白、皺縮,頸部、翅及背側等處皮膚常有出血點,不容易止血。以后,出血點逐漸擴大,直至死亡。雞瀉稀綠糞便。有的雞腹部膨大,指壓有波動感,有時可以觸摸到腫大的肝臟,最后多因衰竭而死亡。
三、病理剖檢
剖檢可見肝臟顯著腫大,肝質變脆并有大理石樣紋彩,腫大的肝臟可占據整個腹腔。肝臟呈現結節狀、粟粒狀或彌漫性灰白色的腫瘤,結節性腫瘤大小不一,以單個或大量出現。粟粒狀腫瘤多見于肝臟,呈均勻分布于肝實質中。彌散性腫瘤,肝呈均勻腫大,且顏色為灰白色,俗稱“大肝病”。脾臟腫大質脆,呈灰棕色,亦有許多突出于表面的灰白色腫瘤結節。膽囊腫大,膽汁外溢,周圍器官和組織出現黃染區腎臟腫大,色變淡。卵巢部有的病例有數個核桃大的灰白色腫瘤病變。
四、實驗室診斷
無菌采集有臨床癥狀和腫瘤性病變的病雞肝臟和血液各15份,經實驗室檢測,瓊脂擴散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結果均為陽性。因此,綜合臨床癥狀觀察、剖檢病理變化和實驗室診斷結果,確診為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五、預防措施
雞發生本病后沒有特效藥物進行治療。目前沒有合適的疫苗對該病進行免疫預防,因此,只能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切斷傳播途徑來控制本病的發生與流行。該場采取了一系列綜合防控措施,凈化了該病。根據該場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防控經驗,結合近年來國內的防控實踐,建議大中型雞場采取如下綜合防控措施:
1、防止垂直傳播:雞白血病主要是以垂直傳播為主,祖代雞和父母代雞場應不含本病。商品蛋雞場,應做到不從感染本病的種雞場購進雞苗。
2、防止水平傳播:水平傳播也是引起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病毒不耐熱,不耐酸、堿,對外界抵抗力弱,但是可以經過多種途徑發生水平傳播。例如經過感染雞的糞便、分泌物等排泄,污染雞舍籠具、用具等感染健康雞。養雞場一旦感染,如果消毒不徹底,會呈現不同批次雞群連續感染。
3、防止醫源性傳播:據研究,在制造其它疫苗過程中,如果質量控制不良,使疫苗中混入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病毒,接種后可能引起雞發生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因此,大型養殖企業盡量使用品質有保證的疫苗。
4、做好血清抗體監測:抗體監測,即對雞群進行定期的、連續的抗體測定,根據抗體水平及時淘汰陽性雞。在沒有進行疫苗注射的情況下,如果雞體內產生了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病毒抗體,說明雞群內已經感染了本病。這是,如果立即淘汰感染雞,消除雞群內傳染來源,采取消毒等措施切斷傳染途徑,就能使流行很快終止,把損失降到最低。通過抗體檢測,可以在雞群發生嚴重癥狀之前就發現感染雞,所以,抗體監測是大型雞場,特別是種雞場防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戰略措施。
5、搞好消毒工作:對雞舍用具要定期消毒,對進出車輛、人員也要切實進行消毒。全進全出后,對雞舍要進行熏蒸消毒。
6、加強飼養管理:平時要加強雞群飼養管理,合理配制飼料,避免發霉變質飼料,合理添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提高雞群抵抗力。由于成年雞和雛雞抗病力不同,為了防止疫病爆發,成年雞與雛雞不能飼養于同一棟雞舍內。批次不同,年齡差距大的雞也不能飼養于同一棟雞舍。
7、做好相關疾病免疫:如果新城疫、雞馬里克氏病、雞傳染性法氏囊疫苗接種工作到位,雞的全身免疫力就有保障,如果接種不好,如雞群發生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群對白血病的抵抗力也會降低,感染本病時表現就重,損失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