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5/23 9:48:00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
2011年,山西和順西河會村村民近40歲的張二狗終于娶上了媳婦。他高興地說,是縣政府的養牛政策好,是標準化養牛技術好,他才過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原來,張二狗是村里有名的困難戶,山坡地收入少,家里窮,有時候給別人放牛、打臨工。和順縣牧坡廣闊,水草豐盛,當地一直流傳著“一年一頭西雜牛,辦事花錢不用愁”,“頭戴一朵花,誰喂誰發家”的俗語。前幾年,張二狗也想自己養牛,但是苦于沒有資金。2008年,縣委、政府每頭牛給補貼500塊錢,還可以貸款,質監、畜牧等部門給技術指導,張二狗就下決心買了兩頭母牛,沒想到3年的時間就發展到15頭,不僅很快還了貸款,每年的純收入也達到兩萬來塊錢,去年他還蓋上了新房。
和順肉牛是由和順地方優良黃牛與國外引進的西門塔爾牛,經過30多年改良后選育形成的一種大型肉用牛,富含蛋白質及多種礦物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頗受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和順縣委、縣政府從轉型發展入手,2005年明確提出了建設“畜牧養殖加工轉化大縣”的戰略目標,并于2008年組織實施了“十企百區千戶”的養牛工程。十企,就是10個育肥、加工龍頭企業建設,百區即100個標準化養牛小區建設,千戶即在全縣以每年1000~2000戶的建設速度,培育戶均5頭及5頭以上母牛飼養戶及規模育肥戶。
質監局作為政府職能部門,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和順肉牛生產技術規范》,從母牛的繁殖技術、飼養管理技術、冬春舍飼的建造、設計、育肥牛的飼養管理、安全衛生要求等方面全面規范,并且通過培訓,深入到每個養殖小區,每家農戶進行推廣等模式,對養殖過程進行全面規范,使養牛戶都成為懂技術、會管理的能手。在和順,幾乎家家都養牛,戶戶都是專業戶。2010年底,和順縣養牛純收入達到12086萬元,人均養牛純收入1085元,“家有五頭牛,小康不用愁”,成為當地農戶養牛增收致富的真實寫照。
來到天和牧業,見到韓春增的時候,他正在審查供港澳肉牛的資料。這位北京人是2006年作為特殊專業人才引進,來到和順的,干了30多年畜牧業的老韓看到了這塊養殖業的熱土。他告訴我們,這里政府的優惠政策多,質監等職能部門服務好,肉牛品質高,出肉率高。2007年,他把和順肉牛的檢驗報告和樣品帶到了北京,很快就得到了供港澳的許可證。隨后,在質監部門的幫助下,又重新修訂了企業標準,并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與周邊農戶簽訂肉牛收購合同,飼草種植合同、飼料供應合同、按照五統一模式生產,即統一飼養標準、統一防疫驅蟲、統一飼料供給、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運輸出口,這一系列措施保障了肉牛品質。如今,這里的肉牛全部供應港澳。隨著和順肉牛的進一步名揚海外,和順肉牛這一金字招牌會有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