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6/15 17:00:00 來源:中國江門網 閱讀數:
一排排整齊的鴿籠內,飼養著一只只白色的鴿子,60多歲的德叔正在給鴿子添加飼料,而養殖場外一群群白鴿在地下覓食。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開平市蒼城鎮聯和村委會生水村的鴿子養殖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和諧的畫面。
生水村是遠近聞名的“養鴿專業村”,這個村只有50多戶人家,但卻有將近一半的農戶養起了白鴿,他們不僅把養白鴿當成發財致富的方子,更是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養白鴿的行列當中來。近年來,在開平市有關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下,養鴿量年上市量超過20萬對,養鴿業走上了標準化、規?;B殖和集約化經營的道路。
致富有方:蓋洋樓又買車 養鴿讓日子越過越富裕
生水村位于蒼城鎮20多公里外的一個偏僻的山溝里,近日,記者驅車來到這個村莊,用了差不多20分鐘。“以前沒修路的時候,走這段路至少要40分鐘。”蒼城鎮黨政辦副主任廖國輝告訴記者,最近十多年時間,生水村的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道鋪上了水泥路,不少村民蓋起了小洋樓,有的還購置了小汽車,是當地靠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示范村。
“村民養白鴿賺了錢,現在,整個村有差不多一半的村民都在養,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白鴿村’。”廖國輝一語道破了生水村走向致富道路的“秘籍”。
德叔養鴿子,還得從十年前說起。那幾年,看到同村的何順景養鴿子生意紅火,經??吹接袕V州、中山的老板前來購買,德叔也萌生了養鴿子的念頭,于是虛心向何順景請教開始養殖。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一開始,德叔也遇到了難題。“那時候還沒有完全掌握鴿子的養殖技術,連母鴿、公鴿也分不出來,只能邊養邊學邊摸索。”說起最初的養鴿經歷,德叔直言不容易。幸好,這一切都被倔強的德叔給挺過來了。
“剛養第一年的時候,鴿子生了一種病,當時也死了不少鴿子,那一年損失有一兩萬元,當時真的差點就要打‘退堂鼓’了。”德叔說。
這場損失就像是交了養鴿的“學徒費”。不怎么懂技術的德叔開始細心觀察起鴿子的生活習性,仔細搜集養鴿的知識和資料,四處請教,終于德叔慢慢熟悉了養鴿的訣竅,“養鴿子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只要細心就可以了。”德叔說,他現在和鴿子成為了“好朋友”,去喂它們的時候,鴿子一見到他就撲騰撲騰地跳,那場面就像是在歡迎他一樣。
“以前靠耕幾畝農田,只夠自己吃飽,現在養鴿子,一年收入有五六萬元,如果不是何順景帶領我們養白鴿,我們的生活條件也不會發生這么大的改變。”前幾年,德叔蓋起了一棟三層半的小洋樓,家里還購買了一輛小車,日子越來越富裕了。
磁場效應:養殖能手帶動 養鴿產業規?;l展
德叔所指的何順景,是被四方鄉鄰稱為“養鴿大王”的生水村村民。德叔告訴記者,何順景養鴿有幾十年的歷史,最初養鴿的想法只是為了“養家糊口”,慢慢地在養鴿事業上嘗到甜頭后,他抓住機遇走專業化養殖路子,如今,他年養地皇鴿近3萬對,還建起了現代化的養鴿場,年純收入達100多萬元,成為當地養鴿致富第一人。
養殖能手還不止何順景一個,記者了解到,生水村村民何瑞蘭養殖鴿子已經20多年了,現在她飼養的白鴿數量已達2萬多對,并且帶動生水村90%的村民發展起了養鴿業,村民人均增收近萬元。
“因為有了這些養殖能手的帶動,鴿子產業才得以成規模發展起來。”開平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養鴿致富產生了磁場效應,成了周圍鄉親們爭相仿效的好榜樣,蒼城、龍勝等鎮養鴿農戶逐漸增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開平市養鴿量年上市量超過25萬對,其中蒼城鎮聯合、聯興等村委會最多,年上市量就超過了13萬對。
“據了解,龍勝、水口、赤坎、百合等鎮也有農戶養殖,每天,開平農民所養的鴿子都源源不斷地供應著珠海、中山、江門等珠三角地區的茶樓酒店,成為食客們的席上珍品。”從開平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全鎮已發展100多戶農戶養鴿約22萬對,一年產值3300多萬元,純利660多萬元。
記者了解到,開平市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廣大農戶開展規?;B殖,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聯紅村委會生水村養殖地皇鴿為基地,進一步發動全鎮各農戶發展養鴿業,養鴿不僅成為了開平市許多農民致富的好路子,也是豐富開平畜牧經濟的“大錢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