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7/9 11:52: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在普洱,有種雞長相十分奇特——沒有尾巴,因長得像葫蘆瓢,當地人稱這種雞為瓢雞。數量稀少的瓢雞,肉質鮮美,一度可以賣到200元錢一公斤,但是現在僅存數千只,有滅絕的危險。昨日記者了解到,瓢雞已被云南省列為瀕危畜禽品種保護名錄進行保護,鎮沅縣畜牧站也正在著手就如何保護開發瓢雞。
發現無尾瓢雞
據普洱市畜牧局局長劉桂銘介紹,2006年,普洱市畜禽遺傳資源調查中發現瓢雞這一新品種,主要分布在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另外,在毗鄰的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和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也有少量分布。當時認定瓢雞為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種,不過當年存欄僅201羽,面臨滅絕的可能。
之所以說瓢雞是一個新品種,因為從外表看,瓢雞與普通土雞*區別就是沒有尾巴。據鎮沅縣畜牧站站長劉文瑜介紹,從解剖來看,瓢雞與其他雞相比,無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鐮羽、尾脂腺,通俗講,就是瓢雞并沒有雞翹。
據介紹,在鎮沅,瓢雞主要分布在田壩鄉。70歲的楊春貴老人,家里也養了一些瓢雞。
起源至今仍是謎
談起瓢雞的起源,楊春貴老人連連搖頭,只是說他家很早就養瓢雞了。
而據鎮沅縣畜牧站站長劉文瑜介紹,許多農戶反映,其上輩人飼養的雞中就有這種雞,一些老人聽上輩人傳說,瓢雞是由山上的野生小團雞(無主尾羽)與本地家雞雜交而來的。
據鎮沅縣志記載:1941年全縣養雞10萬余只,其中有少量瓢雞。“根據該雞的歷史淵源、當地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推斷,瓢雞的形成可能是該雞的某些遺傳性狀基因發生變異,形成了無尾的特異體形,這些特異性狀在長期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得到了穩定,不管怎么說,其肯定有一定歷史了。” 劉文瑜說。
劉文瑜還告訴記者,他們走訪還發現,一些有尾公雞、母雞繁殖的后代中,也有部分雞表現出瓢雞的體形和外貌特征,而瓢雞的后代中少量雞也表現有尾雞的特征。
曾被視為不吉利
“這種雞既沒有尾巴,又沒有‘雞翹’,樣子也不好看,普遍被認為不吉利,稍微長大一只就殺一只。”楊春貴告訴記者,這也是瓢雞數量一直不大的原因,不過他也表示,瓢雞肉多骨少,肉質香甜細膩,性情溫順,適應性比較強。
據介紹,在2007年以前,瓢雞的價格與當地其他土雞一樣,通過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后,瓢雞的潛在價值被廣大農戶所認知,養殖瓢雞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瓢雞數量也不斷增長。2007年,鎮沅縣瓢雞存欄1086只,價格也一直在上漲,瓢雞一公斤一度賣到200元錢,比普通土雞高了好幾倍。
田壩鄉畜牧站站長梁長安告訴記者,在田壩,許許多多的老百姓就是通過畜牧業而走上了致富路,滑石板小組的彭志云去年共賣了50多只瓢雞,僅此一項就輕輕松松賺了1萬多元錢。現在,許多農戶都開始大量養殖瓢雞,最多的一戶人家,已經養到了100余只。
被列為瀕危畜禽
劉文瑜告訴記者,瓢雞面臨滅絕引起了國家農業部、云南省農業廳及普洱市畜牧部門的重視。去年9月15日,被云南省列為瀕危畜禽品種保護名錄進行保護;2009年11月6日,瓢雞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鑒定委員會的鑒定,成為我國一個具有特異性的優良地方雞種。
受市場經濟刺激和政府引導,據2009年12月調查,鎮沅的瓢雞數量已達到了3208只。“總的說來,瓢雞數量還很少,處于臨近滅絕的危險狀態,必須進行重點保護。” 劉文瑜表示,保護開發的前提就是,建立擴大原種基礎雞群。
擬建選育擴繁基地
劉文瑜介紹,目前,他們正在著手起草《鎮沅縣瓢雞遺傳資源保護管理辦法》和《鎮沅縣瓢雞保護與發展規劃》。
當地的初步設想是,把鎮沅縣田壩鄉、恩樂鎮、按板鎮3個鄉鎮劃定為鎮沅縣瓢雞保種區;鎮沅縣恩樂鎮恩樂村建設1個保種場;確定300戶保種區內農戶為瓢雞保種戶等。利用1~2年的時間,進行品種選育,提純復壯,使保種區內的瓢雞基礎群存欄達到1萬只左右,可提供核心群種雞4000只左右;到2015年,能夠實施瓢雞商品化生產。
劉文瑜告訴記者,加強瓢雞的保種和開發,可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既能有效地保護瓢雞這個珍貴禽種,并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優良品種體系,又能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最終為農民致富、企業增效、財政增收等都具有十分明顯的現實意義和重要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