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8/2 9:26: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7月27日,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經驗交流會在河南省固始縣舉行。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交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經驗,促進*畜禽遺傳資源場區庫建設,提升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水平。農業部畜牧業司巡視員陳偉生、全國畜牧總站站長李希榮、副站長鄭有民等出席了會議。
陳偉生介紹,農業部于2006年修訂并公布了《*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對138個珍貴、稀有、瀕危的品種實施重點保護。2008年驗收并公布了第一批119個*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加上此次公布的18個,目前共有137個*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經過近幾年連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大部分保種場的設施得到了改善,手段得到了加強,具備了開展保護工作的必要條件,保護體系進一步完善。
李希榮在講話中強調,畜牧業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要進一步加強對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盡管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畜禽遺傳資源數量下降的趨勢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保種體系尚不健全。在138個*保護品種中,只有40個品種有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多數*保種單位處于被動保種狀態。這些問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將嚴重影響保種效果。
會議要求,承擔*畜禽遺傳資源場區庫建設的有關單位,一定要扎實工作,努力進取,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做好畜禽遺傳資源場區庫的工作,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為資源保護與利用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與發展氛圍。全國畜牧總站負責*場區庫的管理工作,將進一步強化組織與管理,把*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管理工作納入總站的重要工作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各項保種工作順利開展。
要依托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各專業委員會和科研院校的專家力量,做到每個*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都有專家指導。專家負責指導保種方案的實施、開展種質鑒定和性能測定等工作,同時負責保種效果的監督和檢查。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考察學習、發放技術材料等形式,切實做好技術服務工作。保種單位之間要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依靠自身力量,做好技術培訓和保種工作。
會議同時為第二批18個*畜禽保種場、保護區舉行了授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