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8/11 17:47:00 來源:農博網 閱讀數:
受傳統飼養模式的影響,目前農戶養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八大誤區。
誤區一:豬苗越輕越經濟。體質弱小的仔豬對疾病抵抗力低。因此,應遵循“抱重不抱輕”的原則,選購體格健壯的仔豬,多花一點豬苗錢,少花一些獸藥費。一般而言,50~60日齡的仔豬體重達到15~20公斤的,均屬正常。
誤區二:熟料喂豬易消化。實際上,豬對飼料的消化率與飼料的生、熟并無多大關系。許多飼料經過熟煮,其中的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被破壞,營養價值反而降低。據測算,玉米粉和大米煮熟后,100公斤只相當于80公斤生喂料的飼養效果。
誤區三:用“吊架子”法可節約飼料成本。“吊架子”指育肥前期(20~35公斤階段)主要喂青粗飼料,后期(60~70公斤階段)再集中補充精飼料的飼養方法。這種育肥方式,不僅因能量供應不足影響增重,而且因為營養失衡使生豬胴體品質降低。正確的做法是:針對生豬各個不同時期的營養需要,均衡給予,直至出欄。
誤區四:豬越脹越大。農村素有“豬脹大,人脹壞”的說法,不少農戶往往盲目投喂飼料,造成浪費和生豬消化系統紊亂,影響其正常生長。其實,生豬的喂料量應根據豬只大小、采食情況等靈活掌握,隨時調整。飼喂量控制在八九成飽為宜,以保持其旺盛的食欲。
誤區五:豬越大越值錢。有的農戶習慣于養大豬,認為豬越大越肯長。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從豬的發育規律來看,前期生長較快,后期增重較慢,一般90~100公斤時屠宰最合算,且肉質好。
誤區六:小病請獸醫。生豬是一種易感染動物,患病率比較高。無論病情大小,一律請獸醫診治是欠妥的。因為獸醫經常與病畜接觸,很有可能帶入病菌、病毒,并且經濟上也不劃算。最適用的方法是自備獸醫用具(如注射器、體溫表、鑷子、針頭等)和常用獸藥(如安乃近、硫酸阿托品、青霉素等)。只要根據豬病防治手冊,仔細觀察和摸索,勇于實踐,很快就能做到“小病不出門,大病找獸醫”了。
誤區七:對豬病重治輕防。豬病尤其是傳染病,是養殖生豬的重大障礙。因此,一定要重視疾病的預防,平時應注意:科學飼養,增強豬體抵抗力;自繁自養,防止購豬苗時帶進疫病;嚴格管理,豬場應謝絕參觀;免疫接種,產生抗體;定期驅除體內寄生蟲;嚴格消毒,搞好圈舍衛生。
誤區八:粗放經營。生豬飼養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平時要養成“早、中、晚”多觀察和“五看”(即看豬的食欲、糞便、精神、睡覺和皮毛)的習慣。一旦發現異常,以便及時采取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