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0/8 9:04: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餐飲老板單連忠在平度市店子鎮收購了一家養殖場,養起了黑豬。
9月底,本報記者深入膠州市里岔鎮、膠州市鋪集鎮、平度市店子鎮等黑豬繁養區,對高價黑豬究竟喂什么 、價格緣何“高貴”、營養價值幾何等探了個究竟,摸出了一條從源頭至市場的產業鏈條。10月以來,記者對黑豬產業再度調查 ,結果發現,作為原始豬種,近兩年黑豬養殖正在發生悄然改變,小規模的散養戶淡出市場,動輒千萬元的民間資本開始涌進,甚至腰纏萬貫的大企業家也自甘脫下西裝當起了“豬倌兒”。
成本PK 養頭黑豬錢能養仨白豬
在平度市店子鎮的黑豬繁育基地,養殖場負責人黃林波照顧著2000頭黑豬,他把黑豬從出生到屠宰的花銷算了一筆賬。
一頭黑豬,打一生下來就有500元的母豬飼養成本基數 。從豬仔長成肥豬,周期 12個月,期間平均一天需要5斤飼料,包括玉米、豆粕、麩皮、野菜等。按照當前的市場價,飼料大約1.5元一斤。另外還有野菜 、瓜果供應,約合每頭豬500元左右。維護一個規模化的養殖場需要成本,算上發酵床投入、養殖場工人的工資、水電費、設備折舊等成本,分攤到每頭豬上大約1000元。黑豬出欄后,屠宰、精分割、物流以及保鮮費用,約合每頭600元。如此算來,500元母豬成本、3500元喂養成本、1000元豬舍投入、600元屠宰運輸成本,合計一頭黑豬的成本為5000元~6000元。
而養一頭白豬又花費多少呢?萊西市甲瑞村一處養豬場的場主郝希蓮告訴記者,一頭白豬的生長周期是6個月,白豬吃的是復合飼料,一頭豬吃料成本為1300元~1400元,豬舍維護成本分攤到每頭豬上約合300元。由于白豬出欄都是屠宰企業來收,屠宰運輸成本為零。這樣一算,養一頭白豬的成本約為1600元~1700元。
同樣是豬,“一黑一白”兩個成本賬一對比,養一頭黑豬的成本足夠養三頭白豬。
利潤PK 白豬賺錢快農戶更偏愛
按照一頭黑豬230斤計算 ,可以屠宰50斤精瘦肉、40斤五花肉、30斤肥膘、30斤下貨、20斤排骨、15斤豬皮 、10斤油脂、8斤雜骨。按照市區黑豬專賣店的售價,50斤精瘦肉能賣4000元,40斤五花肉賣2000元,30斤肥膘200元,30斤下貨200元,20斤排骨1600元,15斤豬皮 80元,10斤油脂20元,8斤雜骨300元,合計8400元。
除去5000元~6000元的成本,每頭黑豬銷售所得2400元~3400元,再剔除進入超市、專賣店的費用,凈利潤約900元左右。
而一頭白豬從養殖場出手能賣2300元左右,凈利潤約合600元~700元。這個利潤對比就能看出,單頭豬而言,黑豬利潤高。可記者實地調查發現,不少以前養過黑豬的農民,后來都改養白豬了,這是為啥呢?
“黑豬的生長周期是12個月,一年就賺一個900元,白豬6個月就能出欄,等于一年可以賣兩個600元,還是白豬賺錢快。”郝希蓮稱,黑豬生長周期長 、養殖成本高,注定風險高、賺錢慢,這是黑豬逐漸退出市場的重要原因。
復興,酒店老板當起“豬倌”
然而,就在散戶逐漸退出黑豬市場的同時,從2008年開始,逐漸有大企業將資本投入到黑豬養殖上。購買豬種、興建養殖基地、規模化培育黑豬,被坊間議論為“黑豬復興”。懷著年少時的“黑豬情結”,做了幾年高端餐飲業的企業家單連忠,從去年開始也投資2000萬元在平度收購了一家大型養豬場,把幾乎全部的身家都投入到了黑豬養殖當中。
單連忠經營的高檔酒店蘭公館,在青島乃至省內外的餐飲業界已經聲名遠揚。從去年開始,他一頭鉆到了老家平度市店子鎮,在那里開始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個夢想養豬。
單連忠養的豬跟別人的不一樣,從他建設的豬圈就能看出來。別人家的豬圈里養的豬密密麻麻,豬連轉個身的地方都沒有。而單連忠的豬圈不僅寬敞干凈,室外還留了大量供豬“運動 ”的場地他養的是黑豬。在他的記憶里,小時候吃的黑豬肉味道特別香,因為喂的都是農作物,從來沒有令人擔心的瘦肉精、農藥殘留。
“到酒店來的顧客,大多是高端客人,不管對于什么菜品,第一的要求是安全。”客人們的這種需求,不斷地刺激著單連忠的神經。終于,在去年,他決定把發展的方向瞄準生態養殖,黑豬成了他的第一選擇。
“收購養殖場、去全國各地找種豬,到現在已經投入了2000多萬了。”單連忠說,很多朋友勸他不要沖動,但他覺得對餐飲認識到了一定程度,自己養豬已經不需要理由了。“接下來我還打算收購屠宰場,建設生態農莊,打造純綠色的生態鏈條。”
要從根本上解決瘦肉精問題
單連忠說,黑豬的高價并不意味著高利潤。優良的豬種挖掘本身就是一個投資大見效慢的過程。除了養殖成本高企之外,屠宰、運輸和銷售環節也費用高昂。單連忠計劃購買一家專業的屠宰場,保證自己飼養的黑豬可以經過嚴格的檢驗檢疫之后進入專賣店銷售。他新上的一臺冷藏車就花了50萬元。而在銷售環節,黑豬進入商場后,商家要收取20% 到40%的扣點,自己開專賣店的話,僅漳州二路一個專賣店的房租一年就是40萬元,設備成本是25萬元,加上水電人力,沒有80萬元開不了一個店。這些成本如果全部加到豬肉身上,恐怕黑豬肉現在這個價格是要賠錢的。
不過,看著自己豬圈里的1000多頭大大小小的黑豬,個個長得皮色光亮健壯敦實,單連忠也很自信 。“就目前全國而言 ,我的養豬場黑豬存量是*的。”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在評價丁磊養豬時說,“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單連忠說,自己養黑豬也是抱著這樣的信念。首先是要讓黑豬這一優良品種世代相傳。此外,更重要的是,在瘦肉精等事件的影響下 ,民眾對于豬肉安全的關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 。黑豬復興,其實是一種對于生態養殖的回歸。
“規模化養殖黑豬的更深層意義在于,通過黑豬養殖構建一條生態農業的產業鏈。在未來的莊園里,黑豬的排泄物可以用來發酵產生沼氣,沼渣可以用來給玉米、大豆等當肥料。玉米、豆粕等又可以拿來喂豬。在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下,生豬的養殖就會從根本上解決瘦肉精等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黑豬養殖正擔當著整個生豬產業轉型的重任。
社會資本蜂擁進入養豬業
國際投資大鱷高盛斥巨資養豬、以互聯網起家的丁磊開圈養豬……近年來,一股資本推動型的養豬之風正在市場蔓延。一場關于生豬產業轉型的變革已經在悄然進行著。
在2007年~2008年那輪豬肉“牛市”中,跨國投行高盛就開始布局中國生豬養殖業,他們投資兩三億美元,在福建、湖南等地養豬150萬頭,加上之前高盛投資雙匯、雨潤兩家國內肉食品加工領域的龍頭企業,全面滲透中國豬肉產業鏈的姿態相當明確。
致力于扮演中國“豬老板”的另一家國際銀行叫做德意志銀行,2008年他們注資6000萬美元,收購上海宏博集團養豬場的30%股份,還花了同樣多的銀子,注資天津寶迪農業集團同樣是一家高速成長的肉食加工企業。
今年以來,又有房地產企業美林基業,投資機構聯想投資、九洲投資等一串串看似與豬搭不上關系的企業,出現在養豬名單中,而與農村散戶相比,他們的資金實力雄厚,投入資金動輒上億元。
養豬“散戶”們揮淚告別傳統手藝的時候,國企、民企、外資,各路產業集團邁著大步奔向國內養豬業。業內人士認為,大型企業進入養豬行業,有利于緩解散戶養殖容易受到行情影響的弊端。萬福集團肉類食品公司總經理田柏興說,“農村養豬散戶的數量可能會越來越少,而以規模化養殖為特點的大型企業的加入,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他認為,大型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把握市場信息的速度更快,從而使得豬肉供應不會出現大起大落。或許,多年來困擾中國物價的“豬周期”魔咒,有望在養豬產業實現規模化以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