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0/13 9:02: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引進良種搶占發展制高點
良種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在畜牧業生產的各種因素中良種的貢獻率超過40%,擁有一流的原種也就搶占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2009年,陜西省財政拿出1000萬元,扶持安康陽晨、志丹泰寶原種豬場引進美國原種豬1000頭。2011年,又支持省原種豬場從法國進口原種豬555頭。據測算,這兩批優良種豬按利用期4年計,就可多產生經濟效益110多億元。現在已初步建成了層次分明、功能配套的“原種場-擴繁場-商品代”生豬良種繁育體系。
2009年,為提升陜西奶業良種化水平,加快高產奶牛規模擴張速度,陜西省農業廳實施了高產奶牛引進工程,規劃從2009年~2012年進口澳大利亞高產荷斯坦奶牛5萬頭,為此省財政總共拿出2億元,每頭牛補貼4000元。目前已有1.8萬頭高產荷斯坦奶牛進入陜西,5萬頭高產奶牛引進工程也成為國內規模*的奶牛良種引進項目。陜西省創新工作方式,在澳大利亞建立良種奶牛引進基地,設立澳洲出口公司、中國境內引進公司,減少了中間環節,保證了純種牛的質量。各地對進口奶牛全部實行性控精液配種,使良種奶牛擴繁速度比自然繁育加快了一倍。
目前,全省建成各種良種繁育場654個,存欄基礎良種母豬14.8萬頭,基礎良種母牛1.9萬頭,豬和奶牛的良種化率分別達到85%和90%。畜禽良種引進和繁育體系取得了歷史性飛躍。
陜西省畜牧獸醫局局長楊黎旭說,實施畜禽良種引進工程是成本最低、質量最好、效率最高的遺傳改良措施,也是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畜禽養殖效率低下的有效措施。
規模化標準化推動養殖方式轉變
“發展現代農業,畜牧業要先行”。2008年,新到任的陜西省農業廳廳長王宏在歷時2個月、行程上萬公里、全面深入調研了全省農業現狀后,對陜西畜牧業提出了這樣的明確要求。這是陜西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部署,也是陜西畜牧業突破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從2009年開始,陜西畜牧業“動作”頻頻:大規模良種引進、建設百萬頭生豬大縣、推廣萬頭村生豬發展模式、進行自然養豬法示范縣建設、建設省級奶牛中心、總結推廣“千陽模式” 一場以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現代畜牧業為中心的產業革命全面展開。
短短三年內,陜西畜牧業的變化令人矚目,不僅表現在產能的擴大和產量的增加上,更表現在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革命性的轉變上。如今,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已成為陜西畜牧業的重要標志,先進生產模式成為推動畜牧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合作社成為發展現代畜牧業的一支重要力量,財政支持、行政推動、市場運作成為重要的工作機制,種養結合理念深入人心,品牌意識進一步增強,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陜西畜牧業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成為陜西現代農業的一大亮點,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養殖規模越來越大,產能越來越高,養殖戶數卻越來越少,規模化和標準化成為陜西畜牧業轉變發展方式最明顯的變化。
如今在三秦大地,一座座現代化的規模養殖場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昔日一家兩頭豬、一戶一頭牛的傳統養殖方式已難覓蹤跡。在財政扶持、示范帶動、推廣模式作用下,一大批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規模養殖場(區)如雨后春筍般建成。目前,陜西生豬和奶牛的規模化養殖率已達62%和50%,三年內,陜西省用17億元的財政資金,帶動社會資本120多億元投入到生豬、奶牛等規模化養殖上,使陜西的生豬、奶牛規模化養殖水平提升了20多個百分點。
位于寶雞的現代牧業奶牛養殖場,設計存欄奶牛2萬頭,其單棟存欄及全場規模均為全國*,場內的配料、飼養、擠奶、防疫及治污設施和技術水平世界一流。2010年,投資1.2億元新建的陜西省奶牛中心,以及由陜西石羊、楊凌本香、秦寶牧業等企業投資新建的一批大型生豬、肉牛養殖場成為行業龍頭老大,這些養殖場已成為陜西畜牧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的標志。
2009年,陜西省啟動的百萬頭生豬大縣工程是推動生豬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該工程以萬頭村建設為核心,重點發展基礎母豬存欄600頭的商品代種豬場和年出欄200頭的規模養殖戶。經過近三年建設,位于渭北果區的澄城、洛川、旬邑三個項目實施縣規模化養殖場(小區)累計達576個,萬頭示范村166個,百頭以上養殖戶6042戶,分別比項目實施前增長了3.3倍、5.8倍、7.6倍。
規模化是基礎,而標準化則是目的。陜西省在規模化過程中通過示范縣、示范小區和示范場建設活動,按照科學規劃、科學飼養、科學管理的要求,對養殖場(小區)實行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管理制度、統一養殖品種、統一飼料和獸藥、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無害化處理、統一技術服務和統一產品銷售,大大提高了畜牧養殖的標準化水平。
百萬頭生豬大縣建設工程的實施,使原來雜亂的生豬品種現在被杜洛克、長白、大約克、PIC等良種豬所替代,嚴格、程序化的免疫消毒措施使豬的疫病明顯減少,全價飼料、濃縮飼料、顆粒飼料等配合飼料的全面普及,使生豬出欄率大幅度提高。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DHI)、TMR飼喂技術、性控技術、電子管理等技術在全省推廣應用和生鮮乳質量檢測技術的全面應用,使奶牛養殖實現了由傳統到現代的跨越。
去年以來,陜西省積極參與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創建活動,目前全省已有101個養殖場通過省部級驗收。
示范村建設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2009年,陜西省農業廳審時度勢,提出了以萬頭示范村建設為核心的百萬頭生豬大縣建設工程,把加快生豬產業發展作為全省畜牧工作的“一號工程”。
陜西省選擇了洛川、澄城、旬邑三個縣,用三年時間,以每年每縣3000萬元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快生豬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經過近三年建設,已形成了以600頭商品代種豬場為依托,以年出欄200頭示范戶為基礎,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的萬頭村發展模式。
據統計,三個縣生豬飼養周期由項目實施前的8個月~9個月縮短到5個月~6個月,出欄率由120%提高到160%。推廣萬頭村模式后,加快了生豬良種化進程,健全了生豬良種繁育體系,一大批設施先進的標準化圈舍建成,使產業基礎更加牢固。由于生豬規模養殖效益明顯,吸引和帶動了大量社會和工商資本投入生豬產業。在種豬場建設中,個體工商老板、返鄉農民工、果品經銷商等新型從業人員占到總數的90%。同時,由生豬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的貸款擔保公司成為融資新渠道,從而使產業發展的環境進一步改善。
百萬頭生豬大縣建設所在的三個縣也是陜西蘋果生產大縣,蘋果提質增效有機肥是關鍵,豬多肥多,肥多果優,生豬先進模式的推廣也讓陜西果區走出了一條以畜促果、果畜結合、良性發展的新路。
奶牛是陜西畜牧的一個優勢產業,產量在全國排行第六。發展現代畜牧業,奶牛成為陜西重點之一。圍繞奶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陜西重點打造并推廣了“千陽模式”。
2009年3月,陜西省農業廳決定在千陽縣啟動奶牛標準化養殖示范縣建設項目,通過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小區),進口良種奶牛,采用生鮮乳質量檢測、全混合日糧(TMR)飼喂、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三項核心技術,完善品種改良、飼草飼料、技術培訓等服務體系,建立政策引導、風險補償、信貸支持等工作推進機制,使千陽奶業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有力推動了奶業規模擴張、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據統計,規模養殖后,千陽奶農的養殖收入較以前增長44.6%。目前,“千陽模式”已在陜西奶區廣泛推廣。
此外,圍繞畜牧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陜西還總結推廣了肉牛的“秦寶模式”、奶山羊的“紅星模式”、肉羊的“閆懷杰模式”、絨山羊的“靖邊模式”、肉雞的“正大模式”和“石羊模式”等。地方特色養殖由傳統的家庭粗放養殖步入了標準化生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