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0/19 9:11: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8月31日,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農法生豬合作社理事長樓法慶,代表合作社14家規模養豬場與江蘇睢寧縣簽定了投資5億元建設生豬產業基地的合作協議書。日前記者見到樓法慶時,這位養豬出身的理事長還處于興奮之中。他說:“如果沒有合作社,沒有建立新型的社員合作關系,靠一家養豬場是不可能實現去外埠建立如此大的生豬養殖基地的。”
原來,農法生豬合作社2006年成立后,社員只有8名,注冊資金30萬元,隨著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合作社如何面對市場、應對生產原料缺乏、養殖和防疫技術更新、品種改良和日益加重的面源污染及土地匱乏等問題,需要合作社優化組織社員來建立原料基地、社會化服務體系、推行標準化養殖和統一處理排泄物等方式來解決。因此,農法合作社開始從生豬養殖的全產業鏈上構建發展模式,增加注冊資金1000萬元,吸收了蕭山區9家大中型養殖場和117個自然人社員,社員涉及養殖、有機肥加工、屠宰、銷售等環節,采用法人參股的形式,建成了集種豬繁育、飼料加工、商品豬養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合作社社員之間互為服務對象,互相參股,產品由合作社統一品牌銷售,做到了利益共沾、安全共保、風險共擔,從根本上保證了生豬供應和畜產品的監管。
“如果沒有加入新型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的事我想都不敢想。”三和豬業合作社社員李庭友說,他正在籌劃再新建一個豬場,年出欄生豬將達到1萬頭。李庭友加入合作社前,養豬場存欄母豬40余頭,品種較為落后,飼料采用小型機器自行加工。加入合作社后,李庭友的豬場統一引進新三和的良種母豬、統一使用合作社配送的飼料、統一進行免疫等,今年有了個好收成。和他同樣高興的還有社員戴正偉,養豬10多年了,總算能夠專心飼養肉豬了,再也不為飼養母豬操心發愁了。最值得高興的是,養豬10多年虧虧賺賺,基本沒多大盈利。加入三和豬業合作社后,通過擔保帶快,引進統一品種,擴大了飼養規模,采用統一配合飼料,半年時間便獲利30余萬元。他在高興之余還積極建議同樣養豬的妹夫加入了合作社。
這是浙江省以合作化為主體建設新型畜牧產業體系,推進畜牧產業轉型升級給養殖戶和畜牧產業帶來變化的縮影。
2009年下半年以來,浙江省針對當前畜牧產業鏈中飼料、養殖、屠宰、加工等環節主體不同、利益聯結不緊等問題,在義烏豐和、蕭山農法、建德國貿、麗水三和等10多家合作社開展新型畜牧產業體系建設試點,作為示范性新型畜牧產業主體加以培育。今年上半年,浙江省農業廳專題召開新型畜牧產業體系建設推進會,作為建設浙江畜牧強省的載體和重要措施予以推進。
什么是新型畜牧產業體系?簡單地說就是以主體合作化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組織體系創新,是指同類畜產品生產、經營、飼料、屠宰、加工、其他社會服務等相關環節的企業或小規模合作社等主體,以股份合作為紐帶,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這種多主體、多層次、多功能緊密聯結的畜牧產業組織形式,其本質特征是生產關系上的組織重構,并表現出規模上的“大”和主體形式上的“新”,形成以畜牧業為基礎的大畜牧、大農業及大產業這個“整體”。這種新型畜牧合作組織,既不同于傳統的畜牧專業合作組織,也不同于“公司+農戶”的產銷一體化模式,是畜牧業發展的一種全新理念,也體現了合作社發展的一種跨越提升。
浙江省畜牧獸醫局長張火法說,新型畜牧產業體系的主要特點是經營主體新、聯結形式新、經營機制新、服務內容新。新型畜牧產業體系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盡管時間不長,但已經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推動了畜牧業生產關系的變革,促進了畜牧產業的有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制約市場競爭力的諸多難題和瓶頸,對畜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監管帶來根本性保障。
在義烏豐和生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和周告訴記者,豐和合作社由27家規模生豬養殖場組成,生豬存欄量13萬頭,占義烏市生豬存欄總量的50%。合作社為社員提供飼料原料和獸藥代購代銷、生豬銷售信息、新品種和新技術引進推廣與指導、疫病防治、食品安全等服務。今年上半年為社員采購玉米5400噸,豆粕670噸,麩皮246噸,為社員銷售生豬5.17萬頭,引進良種母豬400頭,公豬15頭。
朱和周說:“下一步,合作社將建設飼料加工與配送中心、技術培訓與技術指導服務中心、生豬安全監管與初檢服務中心、良種推廣與人工授精服務中心、生豬銷售與市場信息服務中心。過去政府部門管理的環節由合作社通過利益鏈條共同擔當起來,實現真正的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