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0/21 8:47: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近日,在環縣虎洞鄉魏家河村,農民李建軍和妻子將玉米秸稈粉碎,腌入青貯窖中。“有這一窖‘草罐頭’,我家的6只羊‘越冬’就不愁沒啥吃了。”離青貯窖不遠處,依崖面紅磚砌墻分布著羊舍和牛棚,牛羊閑適地吃著飼料。從過去趕著牛羊上山放牧的傳統養殖模式,到現在“飼草腌入窖牛羊住溫棚”的精細化養殖模式,環縣的傳統養殖已唱響了“現代牧歌”。
環縣是一個畜牧業大縣,歷史上有“畜牧天下饒”的美譽,天然草場面積達800多萬畝,畜牧收入在全縣國民經濟中三分天下有其一,農村經濟的一半來源于畜牧業。但由于人為的破壞和無節制地索取,原本很脆弱的天然草場受到嚴重破壞,加之農戶粗放經營,使羊畜產業陷入了低谷。為了走出這種“越窮越放,越放越窮”的惡性循環困境,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該縣從2003年5月1日起,在全縣所有生態項目工程區實行封山禁牧,按照“戶均種植40畝草、養殖40只羊、建1處棚圈和1座青貯窖的‘4411’模式”大力實施草畜“雙二百萬”工程,縣上采取政府補貼和群眾自籌的方式,從遼寧、內蒙古等地“牽”來良種絨山羊進行育繁改良,同時,無償投放紫花苜蓿籽種,讓農民將山地退耕種草。
截至目前,該縣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積達到220.4萬畝,羊畜飼養量達到189.06萬頭(只),羊良種率達到82.3%,建成養羊標準暖棚1.4萬處、永久性青貯窖68.7萬立方米,養殖小區、示范點、示范戶人均牧業現金收入超過2000元,發揮了較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洪德鄉張塬村農民陳德貴,因做小買賣虧本,導致負債累累,從2005年開始,他把商機盯在發“羊財”上,開始從事“短期育肥、長途販運”,每年獲利5萬多元,他家現在買了汽車、三輪車、摩托車,有育肥羊311只,牛3頭,他說:“要不是養羊,我現在還欠著好多外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