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0/25 8:58:00 來源:現代畜牧網 閱讀數:
10月21日,在位于庫車縣北部山區的阿格鄉卡拉庫爾村,農民牙森·哈斯木將玉米秸稈粉碎,腌入青貯窖中。牙森·哈斯木說:“有這一窖‘草罐頭’,我家的25只羊過冬就不愁吃了。”從過去趕著牛羊上山放牧的傳統養殖模式,到現在“飼草腌入窖、牛羊住溫棚”的精細化養殖模式,庫車縣的傳統養殖開始唱響“現代牧歌”。
庫車縣現有天然草場面積980多萬畝,過去由于人為的破壞和無節制地索取,原本很脆弱的天然草場受到嚴重破壞,加之農戶粗放經營,使羊畜產業陷入了低谷。為了走出“越窮越放,越放越窮”的困境,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該縣近年來在草場設置禁牧區、休牧區、草畜平衡區等區域對牧場進行科學管理,并按照戶均種植4畝草、養殖4只羊、建1處棚圈和1座青貯窖的“4411”模式,大力實施牲畜精細化養殖模式。縣上采取政府補貼和群眾自籌等方式,從山東、內蒙古等地引進良種山羊進行育繁改良。同時,無償投放紫花苜蓿籽種,鼓勵農民將山地退耕種草。
為做好精細化養殖模式的推廣應用,該縣畜牧及草原管理部門通過印制玉米秸稈技術推廣宣傳材料、舉辦科技講座等形式,深入各養殖小區(場)、養殖大戶,大力宣傳玉米秸稈青貯的好處。組織養殖小區(場)負責人和養殖大戶現場觀摩自走式青貯飼料收割機等新型飼草加工機械,學習大窖青貯、打捆包膜青貯和袋裝青貯技術,動員廣大養殖戶搶抓時機,全面鋪開玉米秸稈青貯工作。同時,縣畜牧部門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采取定點幫扶、巡回指導等辦法,及時解決農戶在青貯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牲畜標準暖棚4萬多處、永久性青貯窖18715個,全縣牲畜總量78.52萬頭(只),畜種良種率達72.3%,養殖小區、示范點、示范戶人均牧業收入超過5000元,精細化養殖模式已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