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1/23 9:07:00
來源:青海農牧業信息網
閱讀數:
2011年,青海省天峻縣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途徑,畜牧業生產呈現出“兩個顯著提高、五個明顯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畜牧業生產綜合效益和牧民生活條件顯著提高。預計年末,全縣各類牲畜存欄70.09萬頭(只、匹),適齡母畜比例達到60.16%,比“十五”末提高0.16個百分點;仔畜繁活率88.2%,比“十五”末提高2.3個百分點;成畜損亡率1.49%,比“十五”末下降0.89個百分點;牲畜總增率42.1%,比“十五”末提高2.2個百分點;商品率36.66%,比“十五”末提高2.76個百分點。畜牧業總產值達到2.27億元,比“十五”末增加1億元;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24元,比“十五”末增加4306元。
二、加大資金投入,畜牧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增強。狠抓以畜用暖棚、農業綜合開發、退化草地治理、退牧還草、游牧民定居、人畜飲水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提升。一是續建項目7項,完工6項,完成投資4274.6萬元。建成布哈河新源鎮段生態防洪堤25.086公里、河道整治80公里、縣城防洪渠10.7千米和配套便橋10座;引水樞紐1座,干渠5條長5.19公里;劃區輪牧2.59萬畝,畜用暖棚30幢,藥浴池436平方米,注射欄73處;沙化草地治理0.73萬公頃,黑土灘治理0.2萬公頃,毒雜草草地治理6.67萬公頃。建游牧民定居房940套,完成了千戶牧民新村圍墻大門、通電、通暖、通污、通廁及綜合功能區中的綜合服務樓、健身中心、購物中心等工程。二是新建項目11項,總投資20950.4517萬元,完工 6項,完成投資18620.45萬元。建人畜飲水管道34.298公里,解決了3932人、8763頭只牲畜飲水困難問題,同時,加大維修改造力度,恢復了349人、1.43萬頭只牲畜飲水問題;畜用暖棚443幢,草地圍欄55.5萬畝;黑土型退化草地治理2.31萬公頃,毒雜草治理2.08萬公頃;補播改良退化草地區域面積20萬畝,作業面積2.5萬畝。建游牧民定居房580套,完成了千戶牧民新村882戶住戶有線電視入戶。
三、大力推動主導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產業區域功能明顯增強。一是加快天峻藏系羊良種基地建設。投資1000萬元,劃定天然草場2萬畝,建設高原牦牛原種繁育基地和高原藏羊原種繁育基地,項目正在建設當中。繼續推進“良種工程”,落實資金143.7萬元,共鑒定種公羊2044只、生產母羊3407只、公羔3274只、犢牛220頭,選育鑒定的種公羔比市場價高出100元、種公牛高出1000元。二是加快天峻野血牦牛提純復壯基地建設。以蘇里、木里、龍門、舟群為中心,充分利用龍門、蘇里豐富的野牦牛資源,加快建立高原牦牛核心群和飼養示范點,做大做強“天峻野牦牛”產業。目前,龍門鄉冉雀野血牦牛繁育專業合作社存欄野血牦牛700頭,其中適齡母畜500頭,犢牛200頭。新源鎮桑木純精乳制品加工專業合作社建野血牦牛酸奶包裝加工廠1處,年生產能力達360噸以上。三是推進現代化畜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完善生產加工的標準化體系,逐步構建高原有機食品的產業鏈。投資280萬元,對青海湖源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現有冷庫進行了改擴建,屠宰加工牛0.66萬頭、羊2.7萬余只,開發羊排、牛排、羊肉卷、牛肉卷、精品羊腸等40余種。
四、大力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畜牧業規模化經營水平明顯增強。按照“整合資源、規模經營、劃區輪牧、以草定畜”的發展理念,在草場承包經營權和牲畜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以草場和牲畜作價入股的形式成立了25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入社牧戶達1377戶,占建設村總戶數的83.6%、全縣總牧戶的40.3%;入股草場788.84萬畝,占建設村可利用草場的74.7%、全縣可利用草場的55.2%;入股牲畜15.66萬頭只,占建設村牲畜存欄的58.6%、全縣牲畜存欄的22.5%。生態畜牧業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推進了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五、加大牧民科技推廣和培訓,科學養畜水平明顯增強。一是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按照縣委、縣政府與省畜牧獸醫科學院、青海大學農牧學院、省畜牧總站3家科研單位簽定的《畜牧業產業化科技合作協議》,青海大學農牧學院編制了總投資216萬元的《天峻縣犢牦牛腹瀉病原的分離及綜合性防治項目實施方案》等5個科技推廣研究項目,落實資金86.4萬元,項目正在實施當中。二是結合畜牧業科技培訓陽光工程、牧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綠色證書培訓工程,加大牧民技能培訓力度,落實資金45.35萬元,采取縣城集中、進村入戶培訓形式,計劃完成牧民技能培訓1170人次。目前,已完成培訓196人,其余正在培訓當中。三是強化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認真落實全縣畜疫防治雙軌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以口蹄疫免疫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防治密度達100%。同時,加強活畜及畜產品產地檢疫、屠宰檢疫、流通環節檢疫,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徹底杜絕了疫情的發生,確保了肉食品安全。
六、積極落實強牧惠牧政策措施,牧民生產積極性明顯增強。一是積極與縣農村信用社協調,共向26個專業合作社及部分牧戶發放貼息貸款1645.6萬元,主要支持牛羊育肥、牧民進城經商、興辦經濟實體和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進一步激發牧民群眾對非牧產業投入的積極性。二是繼續落實《天峻縣牲畜出欄獎補辦法》,,共向牧民群眾發放牲畜出欄補貼230萬元。三是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國家補助資金43萬元,購置農機具67臺(套),受益牧戶44戶。
雖然全縣畜牧業發展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但還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畜牧業發展投入不足。畜牧業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牧民自籌比例高,建設難度大。防災飼草料基地少,牧區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與發展現代畜牧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二是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畜牧業產業化起步較晚,牧民組織化程度低,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數量少、規模小、實力弱,畜牧業產業化水平低,優勢特色產業的主導地位尚未凸現,對畜牧業的帶動能力不強;缺乏開發投入,畜產品加工尚處于初級產品粗加工水平,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的步伐緩慢。三是畜產品市場流通不暢。畜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滯后,流通渠道狹窄,流通不暢。四是牧民增收渠道狹窄。牧民文化素質低,牧區勞動力的轉移就業技能低,收入來源基本靠出售初級畜產品,增收渠道單一,持續增收難度大。今后,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做好民生工作。注重“大、中、小”項目協調,“遠、中、近”項目銜接,積極爭取國家資金,為牧民收入增長創造條件。一是認真抓好已落實和2011年未完工項目建設,加大項目建設的監管力度,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建設任務。二是積極爭取國家投入項目。繼續加大與省、州的協調銜接力度,多渠道、多途徑爭取項目,提高項目的命中率,力爭今年建設項目總量不減,并有新的增加。三是著眼未來,抓好項目儲備工作。盡快組織人員開展可研報告、項目方案等的設計和編制工作,為項目的申報和落實打好基礎。
(二)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根據省、州確定的補助獎勵標準,按照各牧戶劃定的禁牧面積和草畜平衡面積,完成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的發放工作,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努力改善草原生態環境。
(三)積極推廣“梅隴”模式,加快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在認真總結梅隴生態畜牧業試點經驗等多種形式草場流轉的基礎上,全面完成新源鎮茶木康村等23個生態畜牧業啟動村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扎實推進新源鎮上日許爾村、木里鎮佐隴村、江河鎮柔丹村等21個建設村建設,積極引導牧民合理流轉草場,推動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同時,積極鼓勵工商企業、科研院所、城鎮居民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下鄉流轉草場,在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四)加快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動特色主導產業發展。按照“突出特色、合理配置、優化布局、提升規模”的結構調整思路,在蘇里、木里、龍門、舟群等高寒地區建立牦牛生產基地,在新源鎮、快爾瑪、生格等布哈河流域發展基礎較好的南部地區建立藏系羊繁育基地。一是積極引導新源鎮現代高效畜牧業示范園區5個示范點、2個種羊場和高原牦牛原種繁育基地、高原藏羊原種繁育基地擴大養殖規模。充分利用青海湖流域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實施的大好機遇,加快草地生態恢復,整合現有種植基地,大力發展人工草地,加快人工飼草料種植示范基地建設。二是加快牦牛飼養示范點建設,做大做強牦牛生物產業。在蘇里、木里、龍門、舟群等地區加快組建以牦牛養殖為主的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建立高原牦牛核心群和飼養示范點,加大牦牛本品種選育力度,提高牦牛生產性能和種群數量,提高產仔率,擴大畜群數量。
(五)大力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一是大力發展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努力提升牧民的組織化程度。按照“扶強、扶優、扶大”的原則,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加快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同時,認真抓好牧民經紀人培訓,壯大經紀人隊伍,引導他們在特色畜牧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二是圍繞主導產業,加快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積極培育科技起點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畜產品精深加工,促進加工能力和帶動能力的提高。三是建立和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通過合同契約、產權紐帶、產銷銜接、合作經營等方式,密切組織與牧戶的利益連接;引導牧民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穩妥地發展各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組織,提高牧民參與畜牧業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四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著力打造“高原牌”、“綠色牌”、“有機牌”等,以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企業化和高效益“五化一高”為目標,積極開展天峻藏系良種羊、天峻藏系羔羊、野血牦牛、奶制品等優勢特色產業進行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產品的認證,大力宣傳推介,引導并扶持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上規模、上檔次,打造品牌,提高效益。
(六)加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一是切實落實動物防疫雙軌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以牲畜口蹄疫免疫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提高群防群控的能力和水平,確保免疫密度達到100%。二是加大畜產品質量安全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協作,進一步加強經營市場的監督管理,確保肉食品安全。三是加快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嚴格規范畜產品市場、定點屠宰場檢測制度,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七)加快牧民科技培訓和推廣,推進科學養畜步伐。一是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重點圍繞特色畜牧業和主導產業,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引進推廣良種繁育技術、標準化生產技術、牦牛生物工程技術和畜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使科技轉化成為推動畜牧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二是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鼓勵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各類合作經濟組織,以多種形式開展聯合協作,建立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的新機制,培育多元化的畜牧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三是抓好以牧區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為主的各種培訓工作。緊緊圍繞發展特色畜牧業、生態畜牧業和城鄉一體化的需要,創新培訓模式,整合培訓資源,加大培訓力度,突出抓好技術人員、示范戶、養殖大戶以及村級防疫員的培訓,培養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