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1/28 10:33:00 來源:新牧網 閱讀數:
藍塘土豬對于珠江三角洲乃至香港的食客并不陌生,這種原產于廣東河源市藍塘鎮的土豬品種如今遠銷港澳地區,成為了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
飼養土豬曾經是當地農民賴以生存的主要方式,但近年由于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價格上漲、勞動力轉移珠三角等原因,大部分豬場停產。廣東省僑聯作為對口幫扶單位,深諳“造血扶貧”的重要性,在該村實施了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廣東省僑聯把海內外華商向該地捐資的29.4萬元人民幣投入到幫扶98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每戶發放3000元,并且購買了85頭牛和110頭豬仔發放到貧困戶手中,大大激活山區的造血功能。
記者今日在藍塘鎮的塘田村采訪時了解到,原是廣東省貧困村的塘田村,不僅得到了廣東省僑聯的幫扶,還受到港澳愛心人士及海外華僑的關注和親睞,近年來紛紛到此扶助貧困村民。其中知名港商、廣東僑界仁愛基金會的林東,年逾八旬了去年還親自踏訪該村,當看到村民還住在幾乎搖搖欲墜的危險土坯房時,他當場就捐資了15萬元人民幣,用于該村的危房改造。
據悉,塘田村是革命老區,全村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貧困戶就有98戶,2008年該村的集體收入才1.5萬元。絕大多數村民以種田為生。
目前,廣東省僑聯還鼓勵鄉賢回鄉創業,帶動當地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也解決村民就業問題,讓農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如今的塘田村早已實現了脫貧致富,村容村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家家戶戶住上了新居,廣東省僑聯還給村里的小學修建了操場、籃球架、乒乓球臺、村道路和周邊進行了綠化等一系列基層設施建設。
今年剛從山東服兵役回來的貧困戶劉國聰告訴記者,他剛回到家鄉沒有本錢創業,幸好村里發放了3000元的扶貧啟動資金,買了十多頭豬仔。藍塘土豬是當地特色,養土豬也不愁賣。豬仔大概養八個月后就可賣出1800元的價格。正在忙于搭豬棚的劉國聰眉開眼笑地對記者訴說著。
塘田村村委書記簡佛炎說,塘田村山多地少,而且是離圩鎮最遠的一個村,村民種出的稻谷和蔬菜要運出去賣,運輸成本太高,忙不出什么效益來。而藍塘土豬是當地一大特色,需求量大,都是客戶自己開車進村收購,從不愁銷路。
為幫助村委穩定收入,廣東省僑聯還投入30萬元幫扶塘田村入股雙興電站藍塘鎮府股份,每年通過分紅為該村增加了2萬元的收益,實現了該村集體年收入3萬元的脫貧目標。
簡佛炎還告訴記者,為了實現塘田村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廣東省僑聯為該村“量體裁衣”,根據特色尋找發展項目。目前正在積極促成一發展櫻花種植的港資企業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