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2/2 10:10:00 來源:威海新聞網 閱讀數:
乳山口鎮(zhèn)改造夼村的于海濤是不幸的,因為一場車禍,讓他和拐杖、病床相伴了3年。但于海濤并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經過10年努力,他終于開創(chuàng)了一番事業(yè)。
11月30日上午,記者趕到于海濤家時,左腿有些跛的他正和妻子邢國英從羊舍里往果園推羊糞。雖然寒風瑟瑟,但兩人的額頭都汗水涔涔。“每天都推幾車,既能保持羊圈干凈,又能給果樹施肥,羊和果樹都能茁壯成長。”面帶笑容的于海濤眼里泛著希望的光,憨憨地說。在于海濤夫婦的帶領下,記者在他們的養(yǎng)殖場里看到了成群的雞、鴨、鵝、羊、牛、非洲雁等動物,養(yǎng)殖場旁邊的果園里栽種著桃樹、梨樹、棗樹、柿子……這個富有詩情畫意的“農場”里,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別看現在日子好了,可當初,差點就活不下去了。”今年42歲的于海濤憂傷地回憶起當年的情景。
1999年2月的一場車禍,使于海濤的左腿膝蓋骨粉碎性骨折,當時差點連命都保不住。為了保住他的左腿,醫(yī)生從于海濤的腹部取下15厘米×14厘米的皮膚,又從他的髖骨處取下多塊骨頭補膝蓋,總算把他的左腿膝蓋處的骨肉連接在一起。可術后,于海濤左腿肚子的肌肉開始壞死,不斷地流血流膿,不得已又進行了多次開刀、植皮手術。反反復復的手術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背了近8萬元的外債。
之后近三年時間里,于海濤左腿打著石膏,靠雙拐生活。為了醫(yī)藥費和生活費,邢國英除了在單位上班,還縫制羊毛衫,并在單位的支持下開了一個小賣部。
2001年初,于海濤左腿不再流膿,炎癥消除,雖然不能屈伸,但能扔下雙拐拖著走路。“想想辛勞的妻子、幼小的兒子,我坐不住了,就算殘疾了,也要為這個家擔責。”于海濤說,打這之后,他承包了村里一個偏遠的山頭搞養(yǎng)殖。
由于沒錢買雞羊,于海濤就到當地銀行貸款1萬元。此次貸款也“貸”回了希望。為了專心搞養(yǎng)殖,于海濤在山溝里建起兩間房,當時方圓10里內沒有一戶人家,無法通電,夫妻二人就點著蠟燭生活了兩年。為了節(jié)省飼料,羊把附近山頭的草吃完后,于海濤就趕著羊群到更遠的山溝去覓食,早上出門,晚上才回家,午飯就是一個冷饅頭。當時由于羊價低,養(yǎng)殖并沒有給于海濤帶來豐厚的利潤,辛辛苦苦干一年僅能維持生計。但于海濤并沒失去信心,不斷探索致富的路子。事情終于有了轉機,政府在于海濤承包的山頭附近建起了工業(yè)園,看著工業(yè)園人口不斷增多,于海濤又看到了新商機:開一家小吃部。由于食材新鮮,價格實惠,于海濤的小吃部生意越來越紅火。2011年春天,于海濤終于還清了所有的外債和銀行貸款,他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自家的生活變好之后,于海濤沒有忘記和他一樣的殘疾人,他雇了4名殘疾人在自家的養(yǎng)殖場里干活,帶領他們一起尋找生活的希望。“未來我還要繼續(xù)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雇更多的殘疾人,幫助他們好好生活。”談及未來,于海濤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