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2/15 9:56:00 來源:豬e網 閱讀數:
作用一:促進胎糞的排出
許多人都知道,豬初乳不僅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及時滿足乳豬出生后營養的需要、免疫需要;而且富含鎂鹽離子可以促進乳豬胎糞排出。然而,并不是每一個母豬,特別是初產母豬,都能及時泌乳。而且分泌不足也是最常見的狀況。因此,好的乳豬料/教槽料,對此要有獨到的設計。
作用二:避免初生仔豬下痢
仔豬由母體產出的一瞬間,即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正是由于這些應激變化,使仔豬從出生到斷乳時的死亡率高達l0%~25%,特別是生后7日齡內的死亡數最多,占斷乳前死亡數的65%
.而引起死亡的原因是由于乳汁過濃,仔豬吃乳后,引發仔豬黃痢、白痢等消化道疾病而出現死亡的,不在少數。因此,好的乳豬料/教槽料,要能夠預防初生仔豬(0-7天)下痢死亡。
作用三:提高豬只抗應激能力
幾乎所有的仔豬料,都在標榜較低的抗營養因子。然而,這并不能說明,這就是好的乳豬料。
仔豬出生后,經歷著一系列巨大的環境變化:由母體內的恒溫環境變為變溫環境,由在無菌的胎盤中水生環境改變為有菌的豬舍陸生環境,由靠臍帶被動吸收來攝取養分改變為靠消化道主動吸收等。斷奶時,仔豬又再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些挑戰是:從以接受母乳脂肪、乳糖和乳蛋白為主,到采食含有不同程度抗原特性的植物性蛋白質、分子結構迥異的植物性多糖與脂類養分,從吮吸母乳(液體)到采食配合飼料(固體),從與母親一同生活到離開母親獨立生活,從保育舍轉到仔豬培育舍,所有這些都從心理、營養、環境多方面刺激仔豬,而產生一系列的應激反應。而這主要是指斷奶應激、換料應激、排序應激、環境應激(管理應激)、轉群應激、低溫應激、氧化應激、外傷應激、營養應激等。而應激導致仔豬免疫力下降,抗病力減弱,發病率上升和腹瀉。
那么,好的仔豬料能夠提高仔豬的抗應激能力嗎?回答是肯定的。比如說,仔豬斷奶后,飼料轉為玉米、豆粕、魚粉型乳豬料,這種料抗營養因子太大,吸收差,腹瀉多,因此,斷奶前的教槽料也應“有”玉米魚粉豆粕型的日糧。這樣就會減低應激。(至于這樣的日糧里的豆粕的抗營養因子極易引起腹瀉,而乳豬胃酸分泌不足,蛋白酶還沒有激活,不能消化植物蛋白,這就要求我們做體外消化的乳豬料。)
作用四:降低飼料消耗,提高了飼料的利用效益
有人說,乳豬的最好食物是母乳,其實未必盡然。
據統計,母豬哺乳飼料轉成乳汁的利用率為20%~30%,仔豬盡早自主進食就可直接利用飼料中的營養,減少了轉化層次,飼料利用率就可達到 50%--60%.所以從經濟的角度說,母乳未必是仔豬的 最好食物。
作用五:補充、維護胃腸道內有益微生物菌叢
大腸桿菌常導致初生仔豬的黃痢和斷奶仔豬的白痢,引發急性敗血癥、胃腸炎和其它局部炎癥。乳酸桿菌是一類腸道中的有益菌,可以產生許多抗菌復合物,如細菌素,從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另外,它可以附著在腸道上皮細胞上,占據腸道上皮細胞的結合位點,形成一種保護屏障,阻止病原菌在腸道上的附著。正常情況下有益菌群和致病菌同時存在,并且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在正常狀態下,正常的胃腸道菌群對宿主是有益的。然而乳豬生下來,由于胃酸很低,大腸桿菌就會急劇地占據大腸的位置,迅速完成體內定植。而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在仔豬剛出生的三四天,補充乳酸桿菌以及幫助乳酸桿菌繁殖的生物制劑。
特別是在仔豬斷奶后,腸道菌群發生變化,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濃度上升,乳酸菌等有益菌下降,致使仔豬腸道菌群失衡時。維護胃腸道內部細菌的協調平衡,就顯得極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