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4 9:26: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閱讀數:
元旦剛過,春節臨近。農貿市場豬肉銷售熱度不減。腌肉、灌香腸、加工火腿腸……當人們大包小包從市場、超市購回鮮肉時,不少人依然擔心:是不是飼料豬?有沒有瘦肉精?安全不安全?
幾天前,記者前往食品公司,暗訪生豬從屠宰到進入市場的各個環節。“一頭生豬從活體到屠宰到成為商品豬肉,耗時不到一個小時,卻要經過30余道加工工序和7次嚴格的檢驗檢疫才能進入流通環節,同時也提高了生豬屠宰規范化水平。”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向記者介紹。
現場:從斷食待宰到成品上市
2011年12月24日凌晨3時,記者來到位于高坪城郊的一個生豬屠宰點,“零距離”接觸規范化生豬宰殺全過程。記者看到,此刻,屠宰車間一場忙碌,不遠處的豬圈內,百余頭生豬正在“靜息”。“生豬運往屠宰點后,先要經過活體檢疫。宰殺前24小時內,要停止進食,只少許飲水。”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豬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受到驚嚇和受到皮外傷,所以必須通過24小時觀察,讓生豬身體得到進一步調整,同時及時發現并清除一些“問題豬”。
屠宰開始前,待宰殺生豬在作業車間外排著隊逐一進入屠宰場,工人們對其進行初步清洗。記者看到,每一頭豬的耳朵上都佩戴著耳標,耳標上有獨立編號,可以查詢生豬的各種信息。工人告訴記者,一頭生豬從宰殺到成為商品豬肉,要經歷宰殺、放血、脫毛、去內臟、抹頭、劈半、摘除甲狀腺等30多道工序。
檢疫:儀器試紙目測一項不少
記者注意到,動物衛生監督工作人員、廠方檢疫人員和屠宰工人的工作幾乎是同步進行。車間里有一間獨立檢測室,一位檢疫人員正在用顯微鏡對豬肉咬肌標本進行壓片檢測。“在不同宰殺階段,將對豬肉不同部位的標本進行檢驗,總共有7個檢測項目。”據檢疫人員介紹,在生豬屠宰前首先將對生豬進行活體檢查,主要觀察生豬是否患有皮膚病;初檢階段在豬體被剖開后,檢查人員通過目測,觀察豬體內外是否有腫瘤、潰瘍或膿包等異常狀況,以便及時作出處理;瘦肉精的檢測需要采集豬膀胱內的尿液進行,動檢和廠方的各自抽檢率為5%。由于瘦肉精的種類較多,因此要采用沙丁胺醇快速檢測卡等3種不同的試紙同時檢測,并對檢測結果和被檢測生豬的耳標進行統一登記;接下來還要分別進行心肺檢驗、咬肌檢驗、腎臟檢驗等3項檢驗,主要檢驗寄生蟲和內臟病變等情況;經過了前面6道目測、紙測和鏡檢程序后,最后由動檢部門逐一對豬體進行檢測,再“蓋章”出廠。
監控:商務部門可隨時查看流程
“在檢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豬肉和問題內臟都必須在動物衛生監督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焚化處理。”在距離屠宰車間不遠的地方,記者看到了工作人員所說的焚化爐。記者在公司辦公室還看到一套正在運行的遠程監控系統,整個廠區及各個生產環節操作流程是否規范,監視屏上一目了然。“這套監控系統直接連接商務部門終端,可以進行實時監控。”
豬肉在出廠前還要分級,據廠方工作人員介紹,根據行業慣例一般根據豬肉的膘厚進行分級,厚度在2至3厘米的為一級肉;厚度在3至3.5厘米的為二級肉;厚度在3.5厘米以上的為三級肉。
至于豬肉是否注水,是否是糧食豬等,業內人士指點說,注水豬肉,一般顏色暗淡無光澤,由于水分重,肉質較松軟;病死豬肉色澤暗紅或帶有血跡,肌肉松軟、肌肉纖維易撕開;而“糧食豬”較“飼料豬”,則皮較厚,脂肪也較厚,瘦肉相對較少、較干。不過,專家告訴記者,無論糧食豬還是飼料豬,只要經過正規途徑宰殺并允許在市面銷售的豬肉,都是安全可靠的,食用方面也沒有太大區別。
據市商務部門統計,目前我市有500余家生豬屠宰企業,其中A級定點屠宰企業有10家,擔負城區豬肉的供應和部分外銷。而近500家小型屠宰企業,必須在商務等部門監管下,達到國家小型屠宰點的相關條件和要求后,才能取得相應資質,其屠宰的生豬在鄉鎮一級農村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