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16 15:04: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牧場產生的大量牛糞經過全新處理流程,被加工為有機肥料,然后通過推廣利用有機肥料來種植有機飼草料,用有機飼草料飼養奶牛,吃了有機飼料的奶牛產出更為優質的有機奶,最后把有機安全的牛奶供應給消費者
發展循環經濟是呼和浩特市“十二五”規劃中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如今,牧場循環經濟已成為呼和浩特市奶業發展的主旋律。
牛糞處理與利用結合優化,實現牧場系統效率和經濟效益*化 近年來,隨著首府大型規模化牧場數量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在奶牛養殖業積極拓展轉型的過程中集中顯現。其中,規模化牧場里奶牛每天產生的大量牛糞等排泄物的處理成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奶牛的數目逐漸增多,規模化、集約化奶牛場在內蒙古開始興起,但是很多養殖場對奶牛糞便都不能做到及時有效處理,導致牧場及周邊地區出現大量奶牛排泄物占用土地、滋生蠅蟲、污染空氣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牧場生產和牛奶品質,還給奶牛、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隱患,于是,奶牛糞污處理問題成為每個牧場必須面對的問題。
如果按照一頭奶牛每天約產生30公斤排泄物計算,目前呼市100萬頭奶牛一天產生牛糞大約3萬噸。奶牛養殖場糞污的處理與利用,既是環保的要求,也是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只有將污糞的處理和利用結合優化,才能提高牧場的系統效率和經濟效益。
走進和林縣蒙牛澳亞國際牧場,悠閑自在的萬頭奶牛和以綠色為主調的沼氣發酵罐以及周圍鋪滿的黑黝黝的有機肥構成了一道獨特的循環經濟風景線。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牧場的糞便安全處理、改善牛場環境等問題,我們引進了吸糞車、自動噴沙機等最先進的現代化專業畜牧業養殖機械設備,免費配置到各大、中、小型牧場,從而有效徹底的解決了糞污無害化處理問題,將其變廢為寶。”
說這話的是內蒙古信德農牧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姚軍,據他介紹,除了吸糞車外,信德還為各牧場配置松沙機、TMR日糧投料車、旋耕機、德國進口全株玉米青貯收割機、牧草運輸隊、貯窖技術團隊等服務,、這樣做不僅減少了牧場的設備資金投入,降低人工費用及運營成本,提高牧場環境,而且保證了牛舍衛生清潔,提高了奶牛舒適度,實現了單頭奶牛利潤*化。
牧場奶牛糞便通過大型專業設備進行脫水、烘干、壓縮等處理后,生產出的是高質量的生物有機肥,而且通過每天對奶牛糞便的集中處理,不僅解決了牧場環境污染的問題,而且大大降低了牧場的疫情風險,同時也達到了畜禽糞便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的。
規范種植基地建設,實行標準化生產,為農牧業產業化鼓風揚帆 牧草種植是發展高產優質畜牧業的物質基礎,也是高質量有機肥的最好去處。
農牧業產業化建設是自治區近年來全力經營的一步大棋,農牧業標準化和示范區建設是這局大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農牧業標準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發展牧草種植基地,實現牧草基地的規模效益,成為呼市今后種植業發展的趨勢。而龍頭企業既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載體,也是帶動農民實行標準化生產的主要力量。
近日,記者來到和林縣盛樂鎮信德萬畝牧草種植基地,隆冬的土地上雖然沒有了綠色,但土地的肥沃卻一目了然。根據自治區在農牧業產業化實施中推行的“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運作模式,以及早已形成的“選好一個項目,建立一個體系(標準體系),形成一個龍頭,創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先進經驗,信德牧草種植基地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的作用,積極推廣擴大種植牧草面積,使基地建設由分散向集中、由農戶以家庭種植牧草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基地建設逐步向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信德種植推廣中心,通過發展會員,廣泛吸收種植大戶,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資金入股等利益聯結方式,保護了農民利益,規避了經營風險。”信德總經理范勇在說,牧草種植基地建設,可以實現牧草的有機綠色,發揮種植業群體效益,而且進一步延伸了乳業產業鏈。
呼和浩特市奶牛規模化養殖水平已達67.1%,一體化經營促進乳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在“三五七、百千萬”工程推動下,呼和浩特市全方位推行了奶牛標準化養殖,目前,全市已有奶牛規模化養殖場359處,較去年增長13%,規模化養殖水平比上年提高17.1個百分點,達到67.1%。
傳統奶業走向現代奶業的關鍵是整合奶業資源,如奶牛資源、分散的土地資源等等,只有整合資源,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才能產生更多的效益,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把農民組織起來,把散養變成規模化養殖,散種變成規模化種殖,讓農戶服務于奶牛養殖業和種植業,讓奶農參與整個產業鏈,在產業鏈條的各環節占有一塊地盤,分享奶業的蛋糕。”呼市農牧業局局長范挨計認為,乳業的一體化經營,需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經營方式的一體化,另一方面是利益的一體化。
讓飼草種植、奶牛飼養、牧場服務、牛奶加工等生產主體形成一條產業鏈和循環經濟鏈,并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這對于發展現代乳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