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2/28 15:12:00 來源:荷斯坦網 閱讀數:
日前,筆者在山東省膠州市膠東街道辦事處葛家莊村打聽崔鵬的奶牛養殖場,立刻有三四個熱心的大嬸圍過來,把奶牛場的具體位置交代一番后,還不忘夸獎一番:“這青年真有本事,奶牛養了好幾百頭。”
不過崔鵬剛回老家養奶牛那會兒,聽到的可不是夸獎,更多的是家鄉人對他養奶牛的擔憂。
十年前,崔鵬從青島市區一家外貿企業下崗后,只身一人回到老家養奶牛。村里人很為這個城里孩兒捏了一把汗:“沒干過農活,沒牽過牛繩,這奶牛該怎么養?”
好在崔鵬是個能吃苦的人,為了掌握養牛技術,他省吃儉用訂閱了大量的書報和光盤,一有空就學習,還走南闖北“拜師學藝”,很快就熟練掌握了配比飼料、打防疫針、科學管理等關鍵技術。那段時間,他一個人住牛棚子,啃方便面,跑農學院,硬是把有20頭奶牛的養殖場辦得有聲有色。一年后,村里人開始把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這孩子還真中!”
幾年后,養殖場規模不斷擴大,崔鵬開始雇上了工人。他的一些“怪招”讓村里人又開始擔心,原因是崔鵬讓奶牛“睡牛床、吃嫩草、被按摩、聽音樂”。村里人議論紛紛:“這不是瞎折騰嗎?單說那牛床吧,一個據說造價就七八百元,莊稼人沒養過奶牛,還沒養過黃牛?誰不知道牛在泥窩子、草窩子一趴就行了?”
不僅村里人不理解,進養殖場干活的工人也不理解。他們說,原以為進養殖場干活就是喂喂料、打掃打掃牛欄,沒想到還有這么多道道兒,這是養牛,還是伺候孩子?
崔鵬看出了工人的疑惑,就找來荷蘭養殖奶牛的視頻放給工人看,直把工人看得一個個張大了嘴巴、瞪大了眼:“乖乖,國外奶牛還真這個養法。”崔鵬說,這叫提高奶牛的舒適度,梳理按摩牛身體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喂嫩草可以增加牛的營養,聽音樂可以讓牛保持快樂的情緒,這一切都是為了提高牛奶品質,增加奶產量。“既然國外這么養,當家的又這么說,那就按他的方法養養看唄!”工人們雖然對這種新養法半信半疑,可還是按崔鵬的辦法去做了。
為讓牛一年到頭都有“營養餐”,崔鵬包了400畝地,用牛糞做肥料,種上苜蓿、羊草、玉米。他種玉米不是為了掰棒子,而是在玉米即將成熟的時候連棒帶秸稈砍倒,進行粉碎、發酵、儲存,保證奶牛能夠一年到頭吃上新鮮而又營養的“嫩草”。給牛聽音樂也有學問,經過比對,崔鵬發現奶牛特別喜歡葫蘆絲曲調。于是在他的養殖場里,伴著悠揚舒緩的葫蘆絲曲調,頭頭奶牛甩著尾巴細嚼慢咽著綠色“營養餐”。
事實證明,崔鵬的“怪招”就是管用,他的奶牛不但產奶多,而且奶質好,每日所產鮮奶被乳業公司全部“包圓兒”。
經過十年的摸爬滾打,如今崔鵬的奶牛場已擁有奶牛200頭,員工15名,日產鮮奶2噸,成為遠近聞名的奶牛養殖大戶。在他的帶動下,周圍村莊的40多戶農民也養起了奶牛。“牛”事兒不但讓崔鵬個人富了,也為當地農民蹚出了一條科學養殖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