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3/20 9:44:00 來源:江蘇經濟報 閱讀數:
記者在江蘇省農科院六合基地規模化試驗羊場看到,一排排整齊的圈舍、幾個并排建造的巨大草料池,和人們記憶中放牧的場景不同,這里的山羊全都被圈養在羊舍中,甚至整個羊場外部見不到一粒羊糞。“羊倌”省農科院副研究員白云峰博士穿梭其中,摸摸那只,看看這只,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白云峰告訴記者,眼前的試驗場就是他們正在進行的規模化養羊項目。
“有人說羊可能是最后一個實現規模化養殖的牲口了,因其天性好動、愛攀爬,一般以放養為主。但過度放牧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明顯,規模化養羊因此備受期待。”白云峰表示,作為主要養殖類牲口,我省的羊肉自給率只有5%,雖然六合竹鎮羊肉一直名聲在外,但因為土地資源限制了羊的養殖數量,能夠放養羊的山頭數量越來越少,要將羊養殖產業做大,就必須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白云峰指著羊場里的餌料發酵池告訴記者,現在羊場里的1500多只羊不用喂一粒糧食,平日里的飼料完全來自田間廢棄的秸稈、豆莢、酒廠的酒糟等。如果是放養,幾畝地的草場1500只羊頂多吃一周,并且草場恢復需要很長時間。現如今,農民不僅可將廢棄秸稈賣給羊場,解決了廢棄秸稈問題,還增加了農民收入。
在試驗場,記者恰巧遇見了竹鎮土地承包戶吳賢明前來結款。吳賢明告訴記者,自己承包的50畝土地都種了玉米,沒想到去年玉米收獲以后,270噸玉米秸稈又賣了5萬多元。白云峰在一旁也補充道,“除了玉米秸稈,羊場收購稻麥秸稈時,針對百姓的收購價高達0.2元/公斤。別看這筆賬算得很小,但這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積極性,讓他們知道秸稈可以變廢為寶。”
和散養相比,規模化養殖不但解決了秸稈的循環利用問題,還把羊的“附帶物”變成了寶貝。白云峰指著羊場外堆放的羊糞打趣地說:“別以為羊糞看起來又臟又沒用,但它含水量較小,是生態農業中*的有機肥。”白云峰按了羊舍中的一個按鈕,自動集糞裝置便輕易地將十幾個圈舍中的羊糞收集在了一起。“羊糞統一收集不但*程度利用了資源,賣羊糞還帶來了一筆額外的收入。”
除此之外,試驗羊場還配上了專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從電腦或者手機終端就可及時了解羊場里每只羊的發情、配種、產羔、打耳標等情況,偌大的羊場三四個人便可照料過來。白云峰說,“散養1500只羊可能每天都要好幾個人去照料,還要擔心走失、偷盜的問題,而規模化養殖減少了勞動力的開支,從根本上節約了成本。”
規模化養殖所需的前期投資較大,收益到底如何呢?白云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實驗羊場平均每只羊一天消耗草料約為4斤,加上運輸、人工成本,草料費為2.6—3.2元/天,一只母羊2年的飼料成本不到2000元。按照母羊2年3產、每產2羔,斷奶后的羊羔700元/只來算,僅羊羔就能賣到4200元。
當然,和散養相比,規模化養羊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羊場場長劉健一邊給羊掛水,一邊告訴記者,因為活動量減少,羊的抵抗力下降、產羔率低,羊場需要時刻提高警惕防止疾病暴發。而劉健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這1500只羊打交道,觀察養殖過程中發現的任何情況,并且在第一時間內尋求解決辦法。“比如規模化養殖的羊肉要比散養的羊肉膻味小,這些都需要通過不斷的科研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