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4/6 15:40:00 來源:吉林畜牧獸醫 閱讀數: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對養豬生產危害極大,臨床可呈急性、亞急性、慢性經過。盡管我國實行以疫苗接種為主的防疫措施,較好地控制了該病的爆發和大流行,但由于種種原因,該病仍然時有發生,并呈不典型癥狀變化。豬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臨床上可表現為敗血癥型、腦膜炎型和關節炎型及化膿性淋巴結炎型。近年來該病發病率較高,死亡率極高,對養豬業危害很大。特別是目前現場這兩種病混合感染的病例非常多,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復雜多變,難以辨別和判定。因此,作者就某豬場一起豬瘟和豬鏈球菌混合感染病例診治過程總結如下,希望對現場診療相關疾病有所幫助。
1發病情況
蓋州市某豬場共飼養基礎母豬180頭,育肥豬500余頭,暖棚式豬舍,分頓飼喂,鴨嘴式飲水器自由飲水,母豬每欄4頭,2平方米/頭,育肥豬每欄8頭,1平方米/頭。舍內濕度較大,棚頂有水珠滴下。豬群3月30日發病,3日共死亡育肥豬18頭,母豬2頭,尚有20余頭豬廢食、拉稀與便秘共存,整群狀態不佳。使用過青霉素、痢菌凈、地塞米松等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2臨床癥狀
整群豬精神萎頓、食欲不振,發病豬只喜臥不動,嗜睡,體溫升高(最高達40.5℃),呼吸困難、急促、結膜發紺。尿液發黃,糞便呈算盤珠樣,也有稀便,糞便中混有腸粘膜。四肢內側及腹部有紫色紅斑,耳尖發紫。運動失調。有的不能站立,或爬行,病程3~5d,衰竭死亡。
3病理剖檢
經剖檢,病死豬多呈現多發性出血性為特征的敗血性病變。淋巴結呈急性炎癥變化,淋巴結腫脹,外觀呈深紅色至紫黑色,切面周邊出血,切口外翻;肝臟腫脹、顏色變淺、質地變脆;腎臟實質性病變,色澤變淺,可見包膜下有針尖狀出血點,遍布整個腎臟表面;切開腎臟,可見皮質層、髓質層、腎乳頭及腎盂黏膜上均有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點狀出血;脾臟表面有微隆起的梗死病灶,呈紫黑色,數量不等,大小不一,個別有黃豆粒大小,質脆;胰腺腫大、出血;胸腹水增多,心肌松馳,心冠脂肪有小出血點;十二指腸潰瘍,有鈕扣狀出血灶、壞死灶;胃粘膜充血,脫落,有出血點;回盲瓣附近淋巴濾泡壞死、潰爛;關節腫脹,滑液混濁,關節囊內有黃色膠凍樣液體,關節液增多,個別出現關節軟骨壞死,關節周圍組織有多發性化膿灶。
4實驗室診斷
4.1細菌學檢查
4.1.1無菌采取病死豬肝、脾、淋巴結、心血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單個或成對或短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
4.1.2無菌采取病死豬肝、脾、淋巴結,接種于血液瓊脂平板,37℃培養24小時后,可見針尖狀、灰白色、半透明的圓形、濕潤光滑、凸起小菌落,挑取典型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鏈長短不一的陽性球菌,與病料涂片鏡檢結果相同。
4.2豬瘟抗體水平檢測
采取場內母豬血清30頭份,育肥豬血清30頭份,用間接血凝診斷液(遼寧益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檢測豬瘟抗體水平。結果顯示種豬抗體水平相對較高且較均衡,育肥豬抗體水平參差不齊。
檢測結果表(1∶16以上為合格)
抗體檢測結果
總樣本1∶256~5121∶1281∶641∶321∶161∶8
母豬3022431
育肥豬301762212
4.3藥敏試驗
用上述革蘭氏陽性菌的純培養物進行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該菌對丁胺卡那,鹽酸林可霉素,正泰霉素,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5診斷
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病料中有鏈球菌存在,結合育肥豬豬瘟抗體水平離散度較大,以及病畜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所見變化等情況,綜合判斷,認定該豬場豬病為豬瘟和豬鏈球菌病混合感染。
6防治與處理
6.1緊急接種
對全場豬群進行豬瘟弱毒疫苗緊急接種,按仔豬2頭份,保育及肥育豬4頭份,種豬10頭份劑量接種。
6.2治療
對發病豬肌肉注射鏈球康(主要成分為復方林可霉素),劑量按0.05mL/kg,安乃近0.05mL/kg,地塞米松0.1mg/kg,1日2次,連續3d;肌注干擾素0.5支/頭,連注2d,每天1次;全群豬飼料中按200mg/kg濃度拌土霉素堿,應激多維227g混合250kg飼料,連喂5d。
6.3無害化處理
對病死豬進行焚燒深埋。舍外環境用3%熱火堿水消毒,每2天1次。舍內在免疫第3天起用金碘威(雙季胺鹽酪合碘1000倍)每日消毒1次,連3d,以后隔日1次,再連續進行3次。對用具集中消毒,糞便集中堆放,處理。結合保暖措施,采取放風方法降低圈舍內的濕度。
7小結與討論
7.1疫病診斷必須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判斷,不能失之偏頗,否則必將貽誤病情。本例中由于準確診斷,并采取對癥治療、增強營養、緩解應繳等綜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在1周內得到較好的控制,有效避免了養殖場更大的損失。
7.2近年來豬瘟發病出現了新的特點,由于接種時機、疫苗質量、接種劑量及豬自身抗體水平不均和存在持續性隱性帶毒等問題,免疫失敗時有發生,且發病以非典型豬瘟為主,而該豬場又未作鏈球菌病免疫,加之圈舍環境狀況不佳,造成疫病發生。
7.3現場疫病防治應本著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重點是加強各類豬的飼養管理,提高自身抗逆能力;搞好畜舍環境衛生,加強對環境、欄舍及用具的消毒;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進行抗體監測;嚴格處理尸體,隔離患病豬。本著早、快、嚴、小的原則,降低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