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4/10 15:35: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日前,“生豬收購價已降到每斤7元。”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每斤7元的價格已接近生豬養殖的盈虧平衡點。按照以往所謂的“豬周期”,持續在高位運行1年多的生豬收購價格,已步入下行通道。生豬價格下降,養殖戶收入減少。同樣按照以往的經驗,養豬農戶此時最為焦慮,但筆者在養豬大縣黑龍江省巴彥縣采訪時發現,養豬業似乎沒受任何影響。
筆者來到養豬專業村巴彥縣興隆鎮慶隆村。家家房前屋后空閑著的豬圈,曾是這個專業村的印跡。而位于東側的專業養殖小區,則是專業村更“專業”的寫照。
養殖大戶王曉波兩年前搬進這個小區,去年出欄生豬500多頭,純收入30多萬元。王曉波說,過去慶隆村家家都養豬,養豬量也不過三五千頭。現在,村里三分之二的人都不養豬了,但生豬養殖量卻達到上萬頭。
兩年前,王曉波還是養豬“小散戶”,每到生豬出欄時,她都害怕趕不上好的價錢。遇上好年頭兒,她能掙個萬八千的。年頭不好,就賠得一塌糊涂。3年前,王曉波等散戶紛紛參加了合作社,怎么養怎么賣基本由合作社定奪,王曉波安心地擴大了規模,生豬飼養量翻番增長。在生豬價格急速下降的時候,王曉波依然沉穩地補欄。
“以前生豬價格要是掉到平衡點,養殖戶基本無利可圖。而現在,巴彥養豬戶每頭生豬依然能掙100多元。這些利潤都是從生豬養殖合作社‘掙來的’。”巴彥縣畜牧局負責人認為,巴彥縣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要比市場低很多。
過去,巴彥縣農民都屬于生豬飼養的“個體戶”,“小規模、大群體”的特征十分鮮明。規模小、費用高,投入產出比低,抗風險能力弱。
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從2007年開始,巴彥縣致力于農民養豬合作社建設。到2011年底,養豬農戶由6萬多戶減少到1.8萬戶,而生豬飼養卻從200多萬頭增加到320萬頭。5年間,養殖戶數減少了三分之二,生豬飼養量卻增加了60%,戶均收入也從當年四五千元增加到10多萬元。
該負責人說,合作社“五統一”的飼養模式,使飼料、防疫、用工等成本大幅降低,每頭豬每天可節約各項費用五六角錢。這就是盈虧平衡點上的利潤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