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4/18 11:11:00 來源:廣西日報 閱讀數:
賓陽縣陳平鄉名山村委文書吳東蘭,說起她的名字,鄉里的人無人不曉,因為想干事、會干事,被鄉黨委、政府命名為“雙帶”標兵;又因為養牛技術過硬,存欄黃牛80多頭,被譽為“養牛女狀元”。
吳東蘭從事村組工作多年,家鄉貧困落后的面貌使她倍感肩上擔子重。如何帶領群眾共同走上致富路,成了她多年的心病。2009年“五一節”,吳東蘭回了一趟娘家,得知一個遠房表叔養牛一年凈掙4萬多元,這讓她一夜無法入睡。
回到家,吳東蘭立即和女兒上網搜索關于養牛的信息,先后跑到桂北、來賓和柳州等地幾家大型養牛場實地考察。經過充分的調研、分析、了解和論證,吳東蘭認定:發展肉牛養殖,切實可行。
說干就干。2009年12月,吳東蘭自籌6萬余元,開始建牛舍,購進了32頭健壯黃牛種,走上了黃牛養殖的道路。她一邊看書學習,一邊請來了鄰村有養牛經驗的戶主做技術員。技術難題解決了,可32頭牛光是草料錢每天平均下來就接近180多元。怎么辦?吳東蘭和家人商量,決定向銀行申請小額貼息和信用戶貸款。
為了達到科學養殖,更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資源,吳東蘭出資種植了20多畝牧草。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吳東蘭的黃牛數量由原來的32頭增加到80多頭。吳東蘭養牛脫了貧,養牛致了富,日子越來越紅火,原來居住的“舊三間”已經變成了現在的“新三層”。
鄉親們看在眼里,在夸張吳東蘭有能耐的同時,部分村民開始向她請教養殖黃牛的技術 經驗。吳東蘭總是有求必應,不論多忙,只要有人請教,她都前去答疑解惑、傳授技術。在吳東蘭的帶動和幫助下,名山村委已經有多戶人家養殖黃牛,慢慢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吳東蘭表示,計劃用2年時間將黃牛由目前的80頭發展到200頭以上。她給筆者算了一筆賬:按每頭牛純利潤1800多元計,她的養殖場每年可直接增收7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