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5/4 9:56:00 來源:海門日報 閱讀數:
走進王浩鎮古壩村1組張淑萍家,四排豬棚整齊地搭建在他們家屋后,上百頭豬在張淑萍的照料下十分健壯。張淑萍拿著飼料細心地給豬喂食,像在照顧自己的孩子一般。“養豬不僅是門技術活,更需要細心和吃苦耐勞。”張淑萍說。
作為王浩鎮古壩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淑萍選擇創業項目。2007年,她決定養豬,養豬有農村人比較熟悉的養殖技術,而且也便于擴大規模發展。張淑萍起初只用二十幾只小豬作為試驗,當年凈賺一萬多元。到了2008年,在多方考察市場后,張淑萍,決定擴大養豬規模,為節省投資成本,她與老公自行購買材料,自己搭建豬棚。張淑萍投資8萬余元,修建了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成了村里的養豬大戶。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買來小豬養,但是小豬的價格比較高,后來就去宿遷沭陽考察市場,到那里去買老母豬,回來自己繁殖,一頭老母豬一年能繁殖三四十只小豬,成本就節約了。”張淑萍告訴記者,為了尋找豬種,自己還學會了上網,知道了沭陽有個豬市場,不僅品種齊全,而且價格還便宜。從此以后,那里成了張淑萍一年去兩次考察的地方。
張淑萍剛開始養豬時沒有養豬經驗,她邊養邊學。她購買養豬的書籍、在網絡上查詢養豬的信息,碰到販賣飼料的人推銷時也經常和他們溝通。為降低成本,她堅持科學養豬,自己進行飼料配方,節約了成本,使養豬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但即使如此小心,2010年中秋后碰到的一次多頭豬發病把她搞得焦頭爛額。那年她共養了100多頭豬,其中有30多頭出現病癥。當時這些豬都有160斤了,還沒到賣的時候,張淑萍只能在旁邊干著急,飯也吃不下,看著病豬,她忍不住哭了。她只能把其中20多頭豬忍痛賣了,把其他的豬隔離開來。
“這些豬有時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需要你時時刻刻的照顧。”張淑萍笑著告訴記者,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棚里看看這些豬,給他們喂食、打水;晚上睡覺前也是一樣,出個遠門都很不方便,這些豬得時時刻刻記掛著。尤其是老母豬下小豬的時候,常常都是整夜不睡,隨時要去照看。張淑萍說,去年豬肉的行情最好,養殖規模達到200多頭,年純利潤10萬余元。“今年養豬的人多了,豬肉行情不是太好,就適當縮小了規模。”張淑萍以養了5年豬的經驗總結道,養豬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只有看準市場變化,才能賺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