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5/30 11:16: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10日,竹山縣城關鎮女大學生張林在自己創辦的養豬場里喂豬。今年23歲的張林辭職回鄉注冊成立了竹山縣泰福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辦起了3000頭標準化養豬場。
“豬糧安天下”。2011年,全國生豬供應量下跌近2個百分點,“豬周期”再次引起關注。湖北生豬出欄量卻依然保持增長勢頭,出欄肥豬3871.4萬頭,成為全國重要的生豬調出大省,牲畜業產值達到1205.8億元,其中生豬超過800億元,在大宗農產品中排名第一,為保供應、穩物價作出了突出貢獻。
鄂豬喜人,原因何在?省畜牧獸醫局介紹,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養殖方式。我省萬頭以上規模生豬養殖場已達508個,穩居全國第一。
“傻瓜”模式風行荊楚
鄂州市杜山鎮,41歲的程賢智身穿工作服,腳蹬橡皮靴,在他的5棟豬舍間往來忙乎著。
5年前,程賢智第一次做起了“豬倌”,如今靠這些豬舍,他一年可出欄約2000頭肥豬,行情好時,年收入七八十萬元不成問題。
豬舍中優選“杜長大”、“長大本”等優質豬種,平時飼養用的全是品牌飼料。由于喂料給水、通風保溫、清糞等工作采用了機器輔助,程賢智的豬場只用四五個人就能維持生產。
此外,豬舍每天定時清洗消毒,外人不經消毒不得入內。豬糞通過專用渠道收集進沼氣池,沼渣則用來給果樹施肥。
每一頭豬均有詳細的生長記錄,病死豬的死因以及無害化處理結果都記錄在案,市畜牧獸醫局專家也定時進行防疫檢查,給予技術支持。
如此一來,豬場日常飼養井井有條,質量安全也可追溯。“多虧畜牧局宣傳的養豬方法,豬場才能發展這么好”程賢智說。
程賢智稱道的養殖方法,就是我省近年來大力推廣的生豬標準化“150”養殖模式,即在1棟全封閉式的豬舍里,按照一系列嚴格而科學的制度,進行標準化飼養,每批出欄肉豬150頭,一年可出欄三批共450頭肉豬。“這是我省首創的模式,實踐證明十分實用。”省農業廳科技處副處長郭子平介紹。
這個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養豬“一擔挑不起,一車裝不滿”、“環境差、疫病難防、成本高”等難題,被養殖戶稱為“傻瓜”模式,從2006年開始推廣,深受農民好評。2011年,全省新增“150”模式標準化豬舍4298棟,已累計建成18881棟。“以往養幾頭豬補貼家用的做法逐漸消亡,養殖的規模化、標準化,使普通養殖戶真正得到了實惠。”鄂州市畜牧獸醫局高級畜牧師周才祥說,目前鄂州共有養殖戶3398戶,規模化率已接近80%,標準化率在60%以上。養殖戶的豬由專業合作社收購,送往正規屠宰點宰殺。
“十全大補”推廣模式
“150模式將先進技術化繁為簡,每個步驟都有詳細具體的介紹,簡單易學,農戶只用幾個月,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周才祥說。
省畜牧獸醫局編制的一本養殖技術手冊,詳細介紹了生豬標準化“150”養殖等8種禽畜養殖模式,農民拿到一本手冊,養殖所需的各種資源和技術步驟一目了然。
周才祥說,每種養殖模式投入成本都有詳細的計算,如一棟150模式的標準化豬舍,理想狀態下的投資總額在5萬元左右,投資額不會超出一般農戶的承受范圍。
“技術和資金的門檻降低后,農戶才有投身規模養殖的可能性和積極性。”
省畜牧獸醫局介紹,為推行規模化、標準化生豬養殖,2007年以來,我省先后整合出臺了“十全大補”政策,即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費補貼、生豬養殖小額貸款貼息等10類扶持生豬產業發展政策,強力推動了生豬產業做大做強。同時,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努力實現統一購進飼料,統一收購生豬,統一銷售,逐步建立利益緊密相連的生豬產業鏈。
各地也結合實際,推出扶持和激勵機制,如鄂州就對每棟150標準化豬舍補貼1萬元。
此外,我省嚴格按照“行政保密度、部門保質量、財政保經費”的動物防疫“三保”機制,堅持“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時補針、定期檢測抗體”的防疫制度,執行“巡回隨時補針、填槽補欄補針和月月定時補針”等三項免疫補針制度,實現了免疫程序科學合理,免疫注射操作規范,消毒滅源干凈徹底,免疫質量穩步提高。近年來,我省牲畜口蹄疫等六種重大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密度均達到“應免盡免”,生豬死亡率大大低于部頒標準。
多措并舉,效果顯著。僅2011年,全省新增標準化萬頭豬場69個,建成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豬場11083個,全省生豬規模化養殖率達到70%。
“家庭牧場”嶄露頭角
自推進規模化標準養殖以來,我省畜牧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除“150”模式外,我省還推廣了一批其他的標準化養豬模式,如“600”、“1121”、“1511”等。積極探索生物發酵床、“零排放”、循環養殖等生態養豬模式,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農戶家庭式養殖的標準化。
在鄂州市蒲團鄉橫山社區,記者看到,村民潘衛兵正在建設“家庭牧場”。
牧場里有3棟“150”豬舍,周邊360畝地上,整齊分布著蔬菜大棚,精養魚池。“這是以養殖業來帶動種植業,形成循環系統”。潘衛兵說,在開辦“家庭牧場”前,他在外打工10多年,從畜牧局專家那學到標準化養殖技術后,他下定決心回鄉創業。
省畜牧獸醫局提供資料表明,僅2011年,全省共創建部省級生豬標準化養殖示范場409個,在規模養殖中生豬標準化養殖率達35%以上。
在自己的“家庭牧場”里,潘衛兵投入40萬元,建了200立方米的保鮮庫和90立方米的速凍庫。“建冷庫一方面是為了給產品保鮮,另一方面可長期保存產品,在種養產品供不應求時再出售,收益會更多”。此時,這位昔日的農民工,滿眼是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