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6/6 11:17:00 來源:農博網 閱讀數:
眼下,在冠縣鄉村農民通過學習科學的養殖技術,發展特色養殖產業走上富裕路的越來越多。經過采訪,筆者發現他們家家有本“致富經”。
蔣秀玲:“床”上養笨雞
走進煙莊街道劉辛莊村村民蔣秀玲家的雞舍,一張鋪設在雞舍地面的“床”讓隨處可見的雞糞沒了蹤影,雞舍里的氣味兒也變得清新了不少。“以前搞養殖是件苦差事兒,為了防臭,每天要往雞舍里放沙子,每隔3天就得清理一次雞糞,費時又費力。而且清理出的雞糞露天堆放,對環境也不好。”提起如今的笨雞養殖,蔣秀玲一臉輕松,“現在,雞糞全被益生菌消化分解了!”
原來,這一改變源自微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去年,蔣秀玲在子女的幫助下,學習了“微生物發酵床生態養殖”后,從村里租了四十畝地,利用米糠、秸稈、微生物發酵菌種建起了發酵床,搞起了笨雞養殖。在這種環境下,笨雞生長快、產蛋多、品質好、生病少,用工、用水、用料大為節省,養雞的效益顯著提高。目前,蔣秀玲利用發酵床養殖笨雞600余只,笨雞年產蛋20萬枚,年增收20余萬元。
在煙莊街道梁辛莊村村民梁云堂的特種野豬養殖場里,兩個懸掛在角落的音響正播放著《梁祝》、《高山流水》等優美的中外名曲。“這種豬野性強,聽了這些輕緩、悠閑的音樂后,能夠穩定動物的性情,不會發生應激現象,而且能夠提高生產能力。”說起讓野豬聽音樂這事,梁云堂笑著說。
在養殖特種野豬之初,梁云堂沒少吃了不懂養殖技術的虧。由于對野豬養殖技術以及野豬習性不了解,不知道怎么喂養,部分野豬因水土不服等原因出現了傷亡現象。為避免傷亡數量繼續增加,梁云堂到省農科院、縣畜牧局等地請專家、技術員來指導養殖,加上自己上網查資料不斷摸索,探索出了一套野豬笨養法。一天聽三次音樂,喂食配制加中草藥的綠色飼料,定時讓它們走進“運動場”。這種養殖方法大大提高了野豬的成活率,提高了野豬肉質品質。截止到目前,該村已有10戶村民在他的帶領下,加入了野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年增收10多萬元。
侯立偉:“騎”驢闖市場
走進崇文街道馬寨村的浩宇養驢場,經理侯立偉正在給一百多頭毛驢喂食飼料。“這毛驢養殖學問多著呢,料少了不長膘,料多了不長肉,這個分寸最難拿捏了!”談起“養驢經”,侯立偉滔滔不絕。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細嫩味美,頗受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廣闊,另外驢皮還是熬制阿膠的重要原料。為此,去年,侯立偉在家人的支持下創辦起了養驢場,開始了“騎”驢闖市場之路。為了學習肉驢養育技術,他從書店買來養驢技術書籍、光盤潛心研究,并多次到外地去參觀考察,逐漸掌握了一套養驢技術。目前,驢場已養殖毛驢100多頭,銷售利潤達16萬元。
為帶動更多農戶致富,侯立偉還成立了養驢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為養殖戶解決毛驢幼崽供應,養殖技術,銷售服務。同時,為了提高養殖技術,合作社還邀請農業專家進行現場培訓,增強抵抗養殖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