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7/16 11:27: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今年43歲的符梅芳,是居巢區欄桿集鎮趙集北周村一位樸實的農村婦女。經過十年的艱苦探索,她從白手起家發展到一個年收入30多萬元的養殖大戶?,F擁有豬舍35間近1000平方米,年出欄生豬1600多頭,波爾山羊100多頭,承包養殖水塘40畝,年養鴨1萬多只,農用運輸車2輛,加工廠1個,家中建成沼氣池。在她的模范帶動下,全村養豬規模迅速擴大,年出欄量8000多頭。
貸款養豬白手起家
1997年12月12日的一場大火,將符梅芳的家燒得一干二凈,一家老小借住在親友家里。面對殘酷的現實,她決定選擇養豬來改變現狀。于是,她托親友擔保借貸款,但是沒有親友愿意為她承擔風險。后來,她的執著終于打動了一位親友,為她擔保了4000元的貸款。錢是籌到了,但丈夫的心里有點不踏實。丈夫說:“我們已一無所有,萬一失敗了,家里兩個孩子咋辦?”符梅芳還是苦口婆心地說服了丈夫,爭取了他的支持。
符梅芳與丈夫把燒毀的三間房子拼建成一間豬舍,然后自帶干糧去定遠縣買了12頭豬仔。經過細心飼養,細算成本,到出欄時卻沒有銷路,虧了1000多元,她開始有點灰心了。后來,她一打聽才知道別人養的雜交豬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于是她與丈夫商量,去江蘇金壇縣買來三只小母豬,與大約克豬交配生仔。據她調查得知,該品種豬長得快、瘦肉率高。
自學成才當“土獸醫”
一天,符梅芳發現豬吃食正常,但經常拉稀,豬逐漸消瘦,第三天就死了一頭。她心急如焚,請來獸醫也束手無策。不甘心的她與丈夫不分晝夜地輪流觀察豬發病過程,想自己找出病因。通過幾天的觀察,然后與找來的養豬書籍描述的癥狀比對,慢慢摸清了豬得的是慢性腸炎,符梅芳這才意識到養豬離不開科技知識。為此,她經常寫信到廣州某軍醫后勤部咨詢;專程跑到一些大城市的書店和獸醫店,與銷售人員交流,從中學習養豬經驗和防病治病知識。如今,符梅芳家中有一個書柜,從豬的仔豬繁育、防病治病、飼料加工、市場營銷到生態農業等方面的書籍一應俱全;此外,還存放一些必備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平時看書對照癥狀,自己就能給豬配藥打針,她已成為當地有名的土專家。
熱心幫扶全村致富
就這樣,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符梅芳的家逐漸富裕起來,豬舍迅速擴展,品種也得到改良。經她飼養出欄的豬不出巢湖就被搶購一空。符梅芳養豬嘗到了甜頭,附近的村民也學起了養豬,就連當初很多懷疑和譏諷她的村民也開始心動了。符梅芳主動和他們談心,免費提供小豬仔,直到出欄時才給錢,而且親授經驗。在她的帶動下,全村有90戶的家庭干起了養豬業。
2008年6月份,由符梅芳牽頭成立的“三松養豬專業合作社”,會員100余人。在符梅芳的模范帶動下,北周村養豬規模*,全村生豬出欄量8000頭,成為名副其實的“巢北養豬第一村”;人均純收入很快達到5100元,成為欄桿集鎮小康示范村。
談到發展,符梅芳鼓足了勁頭。她準備今年重蓋30間標準化的豬舍,擴大養魚規模,并在養魚水面上架蓋雞舍,用雞糞作豬魚的飼料,豬糞又用來養魚。同時,豬糞發酵產生沼氣,利用沼氣做飯照明,再用沼氣渣種菜。她說,這樣綜合利用,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不污染環境。今年,她決定將這種“豬-沼-菜”立體生態農業模式向全村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