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8/13 13:49: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14棟鴨舍分二排整齊劃一的排列在30畝鴨園內,3萬只小雛鴨“嘎—嘎”鳴聲如潮;料槽前一字延伸的擁擠著爭食飲水,圍網外頭農民工頭戴口罩投食取糞……這是在洪湖市戴家場肉鴨養殖農民合作社采訪時見到的場景。
合作社老板郭洪山介紹:今年以來,合作社已出欄成鴨14批42萬只,凈收入達50多萬元。 該合作社創辦于2009年6月,由郭洪山等6個農民聯合投資興建。占地30畝,建有標準化鴨舍14棟,每棟400平方米,總投資160多萬元,其中省畜牧局項目資金40萬元。截止目前,6個投資農民已全部收回投資120萬元。
建廠之初,農民在考察項目時,選擇了養鴨。農民郭洪山考察中發現生產是農民之長,市場銷售是農民之短。如何揚長避短?經過多方醞釀,他們選擇了武漢德豐公司仙桃肉鴨加工廠作為長年合作對象,由德豐公司提供種苗、飼料、技術指導和成鴨回收。合作社實行循環批量養殖,每年養殖20批出籠60—80萬只,年純收入60—80萬元。
戴家場鎮鎮委書記盧天舉在推廣該合作社發展經驗時說:汾陽合作社可貴的經驗就是用人之長,補已之短。市場銷售汾陽合作社的“短板”,汾陽就借了德豐公司之長,與之簽訂了長年供銷合同。盧天舉要求汾陽合作社向沈廟村、南林村農戶幅射帶出一個養殖肉鴨產業來,為村民抗災趕村淌出一條投資“零風險”的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