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9/24 14:29:00 來源:21世紀經濟 閱讀數:
雛鷹農牧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在20多萬畝人跡罕至的深山荒地上,投資20億元,建設成為一個年出欄50萬頭生態豬的產業化項目,詳情如下。
穿過茂密林地、翻越眾多山嶺,來到了一個高地一排排藍頂建筑物散布廣袤的山腳下,非常壯觀,一群群正在悠閑覓食的黑豬與大面積的綠色草地融合在一起。
這里是雛鷹農牧(002477,股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雛鷹農牧)的一個生態豬養殖基地。在這片20多萬畝人跡罕至的深山荒地上,雛鷹農牧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投資20億元,建設成為一個年出欄50萬頭生態豬的產業化項目。
而“這只是雛鷹農牧龐大的生態豬養殖計劃的一小部分”。雛鷹農牧董事長、首席執行官侯建芳說。這家有著20多年歷史的公司曾被稱為“養豬第一股”。養豬業,一個中國最傳統的農畜業,一個連IT達人丁磊都想介入的行業,在當下,究竟有著怎樣的市場創新呢?
雛鷹模式:生態豬的產業鏈
回到家鄉繼續務農的趙繼元,幸運地成為了雛鷹農牧的一個“合作人”。趙繼元不太清楚,自己參與的是一個龐大的生態豬項目。
雛鷹農牧主要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在遠離密集人群的深山老林里,輪牧放養生豬,一畝地僅養兩頭,豬們在山地間散步、覓食天然草果,飲用天然泉水,施以天然飼料,又“居住”在空氣純凈的山區,因此被雛鷹人稱之為“生態豬”。
1988年,侯建芳以800只雞開始家庭副業式養殖。1994年7月,他引進第一批純種豬,開始大規模養豬。2001年9月,侯建芳開始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并建設自己的飼料廠,為合作養殖的農戶供應安全飼料。
2003年5月,河南雛鷹禽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6年后變更為河南雛鷹農牧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15日,雛鷹農牧(股票代碼:002477)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養好豬并非侯建芳的*目標,將豬賣好才能讓這個商業模式發揮*效益。
9月初,雛鷹農牧首個冷鮮肉品牌雛牧香生態肉的50家營銷服務網點在河南省會鄭州亮相,雛鷹農牧正式進入到終端零售領域。
雛鷹農牧之所以自建渠道銷售生態豬肉,是因為進大型商超的成本很高,導致養豬企業只能獲取微利,且不利于品牌積累;更重要的是,自建零售終端便于控制品質。雛牧香連鎖店運用了安全追溯系統、店面銷售ERP管理系統和全新的配銷模式。消費者可根據食品包裝上的追溯條碼,通過手機短信等方式,查詢到專賣店售賣的每塊豬肉的源頭養殖信息以及屠宰等環節的基本信息。
掌控上游品質:將農戶變為合伙人
雛鷹農牧將土地租賃好、將豬舍蓋好,并提供豬仔、飼料、疫苗、專職技術人員等,此外,還配套建設有生豬屠宰加工廠、種豬場、飼料加工廠等,實行“養殖生產分階段、流程化,分散養殖、統一管理”。
進入到養殖區內工作的合作農戶什么都不用管,只是負責照料豬的生長,豬出欄的時候,雛鷹農牧按照豬的存活率、重量等,減去養殖過程中的成本,剩余的就是農戶的收益;為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雛鷹農
牧承諾每年給農戶2萬元的保底收入。
這種模式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規模化養殖企業的重大問題養殖戶的責任心問題。
在雛鷹農牧的模式下,雖然豬仔、豬舍、飼料等等所有東西都是雛鷹農牧提供的,但是,雛鷹農牧設置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機制農戶養殖過程中所用的飼料、疫苗等等所有物料雖然都由公司提供,但都會記帳,并全部納入成本核算,農戶年底的收益按照如下公式計算:農戶收益=雛鷹農牧回收價×豬的增重-所有成本,此外還要參考豬的存活率等,利潤上不封頂。這樣,農戶養的豬成活率越高、增重越多,成本越少,所得收益就越多,這種模式下,農戶就會自覺地節約飼料、不再浪費任何物料了;而如果豬養不好,農戶自己的收益就會受到直接的大幅度的影響。這樣,農戶不再是雛鷹農牧的員工,而成為了“合伙人”。
上述模式顯然不同于傳統的“公司+基地+農戶”和工廠化養殖模式,侯建芳將之稱之為“雛鷹模式”的核心所在。
事實上,農業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對于雛鷹農牧來說,疫病、豬肉價格的周期性波動是*風險。
2011年,豬肉價格大幅度上漲,雛鷹農牧主要靠賣生豬就達到了近13億元的銷售額,實現了3億左右的利潤。但今年以來,豬肉價格一路走低,至今尚很難看到谷底。
侯建芳認為,對于雛鷹農牧來說,行情差的時候,別人都不賺錢,自己不虧錢就算贏了,就可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新行情。
至于疫情問題,關鍵不在于疫情是否出現,而是養得是否比別人好,成本是否比別人低。雛鷹農牧雖然也是大規模養殖,但并沒有采取工業化養殖方式,而是以200頭豬左右的豬舍為單位分散養殖,每個豬舍之間有數百米甚至數千米的距離,化整為零后,萬一某個養殖場出現問題,就可以迅速封閉,防止疫情擴散,同時啟動風險處置程序,把損失最小化。
養豬模式大PK
目前,國內大型養豬企業主要有幾種模式:
一是廣東的溫氏模式。這種模式,公司投入最少,因為豬舍、設備等是農戶自己建設或購買的,豬仔、飼料也從公司購買,更多是利用合作農戶的資金迅速擴張,成為國內*的養豬企業。
二是,河南牧原的重資產模式,其豬舍、豬仔、設備等等都由公司購置,由全職員工養殖,員工與公司是雇傭關系。
三是雛鷹農牧的輕資產、合伙制模式。
侯建芳認為,雛鷹模式下,公司賺得越多,農戶就會賺得越多,如果存活率達到100%,農戶將拿到最高收益。這種模式下,農戶與公司是合作關系;而在工業化養殖模式下,員工與公司僅僅是雇傭關系。
在吳易得看來,規模化養殖的核心競爭力不是資金,不是技術,不是設備,而是最適合的商業模式,雛鷹農牧10多年來摸索出來的“雛鷹模式”就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力。
“有的企業是在"四星級酒店"養豬,而我們是在荒山野嶺里養豬,我們的成本比他們低,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這種模式不是錢多就能解決的。” 侯建芳說。
珩生鴻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院徐偉民認為,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養豬企業的持續競爭力,但模式的收效尚需要長期檢驗。
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生豬出欄量6.6億頭,按照一頭生豬終端價值2000元計算,行業產值約1.3萬億元。但是,由于規模化養殖企業數量較少,生豬養殖尚處于粗放競爭階段。同時,還不斷有眾多行外企業加入生豬養殖大軍,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