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9/27 12:02: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山陰縣地處雁門關外,是我國北方農業區奶牛養殖數量最多的縣。我省著名的乳品生產企業——古城乳業集團就在該縣,同時,全國知名度較高的蒙牛、伊利等乳品生產企業也在該縣設立有分廠。
對于每天早餐都有一杯牛奶的家庭而言,牛奶質量無疑是人們最為關心的事情。然而,牛奶出廠前究竟經歷了哪些流程,每一個環節是否能讓消費者滿意?日前,記者走進山陰縣名氣較大的幾家奶牛養殖園區和乳品生產企業進行了采訪。
園區里的“秘密武器”
走進朔州市山陰縣驛澤奶牛養殖園區,記者不禁納悶,偌大的園區為何只有幾個人?
隨行的園區會計李寶蓮解釋到:“現在整個園區只有7名工人,負責1200多頭奶牛的飼養任務。雖然人少,但養殖水平卻在全縣處于領先地位。”
7名員工飼養1200多頭奶牛,奶牛產奶數量高,奶質也不遜色于其它園區,秘方何在?
“在于喂養技術和飼料。”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擠奶間,兩個身穿白大褂的婦女正忙著。記者看到,在擠奶前,她們用白色毛巾擦拭牛的乳房,隨后又用衛生紙進行清理。“這也是擠奶前的工序?”“是啊,這道工序叫藥浴,用專門配置的藥水為奶牛進行乳房清潔,降低奶牛乳房炎的發病率。”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慣例,每個乳頭的前三把奶是不要的。藥水清洗后的殘留物質,將隨著這三把奶沖刷出去。有人測算過,為這三把奶,每頭母牛一年將“浪費”近90斤奶。
“這種浪費是必要的,混雜了殘留物的牛奶是會遭到乳品廠的拒收。”園區擠奶工非常認真地對記者說。
所有的擠奶工作僅需一個人,一個半小時就能全部完成。如此高的效率借助的是一套現代化擠奶設備。
在放養區,記者看到每頭奶牛的耳朵上都戴著一個小牌子,上面標有一組長達十六、七位的數字,這相當于奶牛的“身份證”。在縣畜牧局的電子檔案上,輸入這個號碼,就能查到該牛的一切情況,如體重、身長、產奶量、健康情況。園區負責人李寶發說,這個小牌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標明全場奶牛的譜系,防止奶牛近親婚配,有效提高奶牛的體質,從而提高牛奶的產量和質量。
在喂養區,一臺大型機械正在給牛舍加料,飼料源源不斷地從一個小口噴到飼料槽。記者上前抓了一把,一股青貯草的味道撲面而來。仔細端詳,草料里還混合著一些淡黃色的飼料。配料員姚秀紅說:“這兒的奶牛吃的是混合飼料,草料中的苜蓿是美國進口的,羊草是內蒙古的,一年下來光草料錢就得600多萬元。飼料是由北京三元和天津希杰生產的,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飼料,飼料費用近1000萬元,一年僅料費用就需1600多萬元。園區成立以來,僅各種大型機械投入資金就達500多萬元。”
高額的投入帶來了高產出、高質量和高效率,每頭奶牛的產奶量,由原來的每天單產最多16公斤,達到了現在的25公斤。僅此一項,每頭奶牛產值就增加了6480元,園區每月可結算奶款100多萬元。
送奶路上的“天眼”
早上七點,來自益豐奶牛養殖園區的李師傅,將奶罐車熟練地停在了園區擠奶廳門口,緊接著沖洗車體、擦拭奶罐、清洗接口、消毒殺菌……八點鐘,一系列動作結束后,擠奶間的操作工人將儲奶罐的鮮奶迅速抽向奶罐車,整個過程全部在全封閉的環境中操作。工作人員接觸不到牛奶,*限度地避免了牛奶被污染的情況發生。
在擠奶間上方,記者發現兩個視頻監控器。工作人員介紹,一個是園區內部的,負責監控工人的日常工作,另一個是縣畜牧局安裝的,負責監控園區的擠奶流程。監控由畜牧局工作人員遠程操控,監控器可以180度旋轉、10倍縮放成像……坐在幾十公里外的畜牧局監控室,就能觀察到園區工作人員的操作細節。
據了解,這是縣政府一次性投資400多萬元,為全縣每個擠奶間安裝的健康奶業遠程監控系統。這樣,可對奶牛養殖園區的擠奶、貯存等環節進行全過程24小時不間斷監控。
隨后,記者同李師傅登上了這輛像灑水車一樣的“大家伙”,潔凈的駕駛座里飄著淡淡的奶香,車內的一角放著一個小“黑匣子”,李師傅介紹,這個是GPS定位器,既可以定位,還可以攝像,送奶車一離開奶站,企業的GPS全球定位系統就自動對這輛車進行跟蹤。收奶時,檢驗人員要回放GPS監控錄像,如果從錄像中發現問題,企業就會拒絕收購這車原奶。送奶車如果在途中停駛5分鐘以上,沒有正當的解釋理由,這車原奶也會被拒收。
目前,像這樣的設備已經覆蓋了全縣所有的送奶車,徹底消除了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的盲區,真正實現了從生產、貯存到運輸環節質量安全監管的無縫對接,為原奶質量安全上了一道雙保險。
企業里的“牛奶經”
用消毒液洗完手,穿上白大褂,套上鞋套,戴上帽子,經風淋室,除塵腳踩消毒墊……一系列的消毒措施完成之后,記者才得以走進古城乳業集團生產車間。古城乳業集團辦公室主任趙建德告訴記者,為確保產品的安全,公司制定了一套完善、嚴格的管理制度,每一個進入生產車間的人員,必須按照規定進行消毒、殺菌、除塵后才能進入。
記者在取樣現場看到,縣質監局在這里設立了駐廠監督員工作崗,專門派出質監人員在這里監督取樣過程。
趙勝英是檢驗中心的一名老職工,在古城已經工作了近30年。“我們就是看檢測數據說話。檢測樣本不合格,誰也別來求情。”常年的一絲不茍,讓他在公司員工眼中猶如嚴厲的家長。
樣品送來了,在趙勝英的指揮下,質檢部的工作人員迅速對樣品展開檢測。他告訴記者,早在2002年,他們就購進了先進的FT120丹麥福斯乳成分快速檢測儀,安裝了防摻假模塊,只要牛奶中摻進了雜質,儀器就會報警。
“那怎么能確定摻雜的是不是三聚氰胺呢?”記者問。
“有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質譜儀、酶標儀把關呢!”他說,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發生后,為了對三聚氰胺進行定量檢驗,他們專門購進了這臺儀器。“對于牛奶中摻雜的堿、糖、鹽、淀粉、水解蛋白、豆漿等,我們都能夠用試劑進行定性檢驗。”說話間,一批奶樣的檢測結果出來了,全部合格。檢測結果隨即反饋給奶源部,這批牛奶可以進入生產環節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車間兩行大字赫然在目,在車間里,記者看不到任何裸露的牛奶,耳邊只有隆隆作響的機器聲——一切都是在密閉的環境中加工生產。
趙建德還告訴記者,產品出廠時,除了按市場準入的出廠檢驗項目進行檢驗外,還會對常溫產品進行保溫試驗檢驗,并對所有產品留樣保存跟蹤到保質期后。這些留存的樣品都記錄有編號,一旦產品出現問題,可以追溯到交奶環節,并具體到某個養殖園區的某號擠奶機在某天的某一批次。
據了解,目前山陰縣奶牛存欄83000多頭,居我省第1位,被譽為北方農區奶牛“第一縣”,奶牛乳品業已成為山陰縣“響當當”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