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0/18 9:43:00 來源:博亞和訊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四川安縣花荄鎮柏楊村整理規范村上合作社的“蛋雞品種優化技術”和“雞糞生產有機肥工藝技術的兩個項目資料,近期,四川改擴建種雞場工程投資300余萬元,新增1200平方米養殖面積,全部實行機械化操作,年底竣工后,將達到年產1000萬枚種蛋的養殖規模,這是發展的新機遇。
16日一大早,抱著一疊厚厚的材料,安縣花荄鎮柏楊村支部書記劉玉華形色匆忙。“要趕在月底,把新上的兩個項目資料整理規范。”
劉玉華說的這兩個項目,是村上合作社的“蛋雞品種優化技術”和“雞糞生產有機肥工藝技術”。如果通過審批立項,這將給村里養殖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來到合作社辦公室不久,劉玉華和其他幾名陸續趕來的合作社成員,一起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之中。
記者環視這個“名聲顯赫”的合作社,不起眼的兩層小樓井然有序,各種制度章程一應上墻,檔案資料十分規范,養殖小區分布圖、銷售市場分布圖、產業黨小組、黨員聯系幫帶等情況一目了然。
說起雞糞處理新技術,正在清洗圈舍的養殖戶刁華民深有感觸:養殖產業做大了,環境污染成了*問題,周圍村民有意見,自己也覺得虧欠了大家。
柏楊村毗鄰安縣縣城,是一個丘陵純農業行政村。2001年7月,柏楊村蛋雞養殖合作社成立,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劉玉華被推選為負責人,合作社推行統一購雞苗、統一購飼料、統一防疫、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和分戶飼養的“五統一分”養殖模式,注冊了“圣吉康”品牌鮮蛋商標,386戶會員養殖規模達120萬只,合作社實現生產總值1.8億,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0元,成為全省*的蛋雞養殖基地,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四川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百強協會“”、綿陽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專合組織”等榮譽。
災后重建,在劉玉華的帶領下,合作社新建了10萬只綠色蛋雞養殖區、80萬只青年雞育雛場,改擴建了雞糞有機肥處理廠,形成了工廠化、規模化、現代化、生態化養殖產業鏈,帶動周邊鄉鎮1000多養殖戶規模養殖蛋雞200余萬只。
沿著彎彎曲曲的水泥路一路前行,路旁一棟棟極具川西特色的民居映入眼簾:灰瓦白墻,一派素雅;白色柵欄,自成一景。
坐落在山坳里的合作社種雞場外人聲鼎沸,幾臺機械正在平整場地。劉玉華告訴記者,這是合作社種雞場改擴建工程。原來的種雞場是人工作業,機械化水平低,已經不適應現行的養殖規模需求。
除了引進“蛋雞品種優化技術”和“雞糞生產有機肥工藝技術”外,這個傳統的蛋雞養殖基地,正依托科技的力量,加速傳統生產向現代工藝邁進。
劉玉華介紹說,種雞場改擴建工程投資300余萬元,新增1200平方米養殖面積,全部實行機械化操作,年底竣工后,將達到年產1000萬枚種蛋的養殖規模。
“致富才能讓村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合作社的“掌舵人”,劉玉華對蛋雞產業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