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0/25 11:10: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肉牛的養殖,不僅富了我們農民,還改善了村里的環境,家家戶戶的玉米秸稈都找到了‘婆家’。”10月17日,崇信縣黃寨鄉白新莊村的農民張銀勞高興地對記者說。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黃寨鄉恒盛養殖小區,22棟藍色屋頂的牛棚格外搶眼。牛棚里,從外地引進的“西門塔爾”等優質品種肉牛吃得正歡。張銀勞看到自家的50頭牛個個長得驃肥體壯,他一臉的樂呵。作為黃寨鄉的養殖大戶,張銀勞說:“我現在養了50多頭牛,都用青貯的玉米秸稈飼料喂養,牛愛吃。一頭牛出欄能凈掙兩千多塊錢,50多頭能掙個十來萬塊錢!”
對黃寨鄉的2502戶10725人來說,牛產業是一項傳統產業,很多人都有養牛的習慣。但由于缺乏技術支持,管理不規范,群眾難以真正認識到養牛的經濟效益。為了改變傳統的養殖習慣,黃寨鄉黨委、政府為農民算起了這樣一筆賬:規模育肥架子牛,頭均可售價1.2萬元,純收入不低于3000元;養殖10頭,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一頭牛,經過這么一算,算成了一項富民的大產業。在短短的3年時間里,黃寨鄉群眾養牛的熱情空前高漲起來,牛產業迅速壯大,成為黃寨農業發展中的亮點。如今,全鄉有累計培育5頭以上養殖大戶350戶,10頭以上大戶153戶,牛飼養量和出欄量分別達到1.34萬頭和0.6萬頭,牛產業總產值占全鄉畜牧業總產值的90%以上,肉牛養殖真正成了一項富民產業,帶動、活躍了鄉域經濟。
“眼下進入了玉米秸稈加工的關鍵和最后階段,我們養殖小區共有青貯窖23座,能青貯玉米秸稈11500方,能滿足這個養殖小區1200頭牛一年的飼草料。”恒盛專業合作社白興莊養殖小區理事長張亞東告訴記者。牛產業發展中,黃寨鄉建成養殖小區8個,改建養牛圈舍1800多戶,建設沼氣池1810戶,探索出了“全膜玉米-秸稈青貯-肉牛養-牛糞制-沼渣還田”的循環農業規模,在改善養殖條件的同時,凈化了農村環境。記者了解到,北京伊順祥牛業公司把黃寨鄉作為肉牛屠宰的重要培育基地,與恒盛紅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了養殖訂單,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小區+農戶”產業發展體系。
“為了發展壯大牛產業,助農增收,我們積極優化產業新思路,打造紅牛養殖聚集帶。通過三年多的努力,全鄉建成養殖小區8個,修建養畜暖棚125座,全鄉牛飼養量達到了1.3萬多頭,牛產業是全鄉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崇信縣黃寨鄉黨委書記關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