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9 11:10: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大陸最近發生的問題“速成雞”事件引發社會對雞肉安全的普遍關注,那么作為雞肉“消費大戶”,臺灣是如何管理雞肉品質的呢?
綜合此間專業人士的介紹,依照有關國際標準,白肉雞品種的養成大約需40天,因此所謂“速成雞”的問題并不在于生長天數,而在于品質的管控。臺灣養雞協會秘書長馮誠萬說,大陸此次發現的問題雞是源自美國的白羽肉雞。而依據臺灣飼養業的標準,白羽雞一般只需飼養35到38天就能進入市場,時間甚至還短于大陸所謂“速成雞”的45天。雖然“速成”,但臺灣的雞肉卻經得起臺灣食品衛生管理機構的檢驗,也一直令島內消費者放心,其主要原因就是科學飼養。
馮誠萬說,臺灣通過科學育種培育出生長迅速的雞種,而先進的飼料配方能夠準確地控制白羽雞每天的成長重量及成長時間,飼養場的溫度、濕度和光照也控制在最適合雞生長的條件。
同時,臺灣對于雞肉制品有一套較為嚴格和成熟的質量管理體系,包括在肉雞出售前3天進行藥物殘留檢測,以及建立產銷履歷及品牌驗證制度等。
臺灣動植物防疫檢驗機構藥品科科長劉雅方告訴記者,以集約化飼養業中必不可少的抗生素為例,飼養業者給雞用藥后須等停藥期過后,也就是藥物代謝完成后才能將其送往屠宰廠,以保證藥物殘留控制在標準值內。
生長激素則是臺灣養殖業禁止使用的。劉雅方表示,臺灣的雞種生長周期已經很快,沒有必要再添加生長激素,臺灣有關主管部門迄今也尚未在臺灣市場上的雞體內發現生長激素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