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14 14:54:00 來源:四川在線 閱讀數:
1月12日,敘永縣分水鎮魚洞村五社(小地名:觀音巖)山巔的豬場里,該鎮社區支書桂力正在往豬槽里傾倒發酵過的玉米,見筆者到來,桂力放下了手中喂食的玉米盆,半臉的絡腮胡,眼睛被笑容擠兌成了一條線。
“農村有很好的資源,村民還不懂如何利用,我想把農村的資源盤活,引導村民多掙幾個錢,讓他們生活過得更富裕。”站在豬欄前,桂力打開了話夾子。
居民要做“農民”
據了解,桂力1990年高中畢業,沒能如愿考上大學,回到了生養之地——分水鎮,時年冬天,從軍的夢想也被敲碎在體檢中。次年夏天,父母因多種原因被迫把鎮上的房屋也賣了。從小生活優越的桂力,家庭沒有了昔日的輝煌,相戀的女友分手了,看著哀嘆的父母,桂力擔起了重建家園的重擔。
沒有資本,做生意是不可能的。桂力放棄了去學校代課的機會,在同學和親戚幫忙下,借了幾十塊錢外出考察,回到分水,桂力選擇了前往農村,從來沒有接觸過農活的城鎮青年,到農村做什么呢?他以每年1200斤大米的租金承包了6畝農村的土地栽種騰梨,做了第一個城鎮高中生到鄉下種地的居民。
倒閉沙廠改變命運
果樹種下了,并不能馬上結出果子。全家人的生活問題擺在了桂力的面前,桂力賣過涼水,收過舊報,販過舊書,把舊掛歷的日歷裁剪掉當掛圖賣,在成都、昆明的廉價服裝市場為場鎮上的“時髦青年”帶回服裝,賺取差價。
1995年 “普九”教育工作在山區鋪開,分水鎮小學勤工儉學的沙廠無人管理頻臨倒閉,校長找到桂力,希望他能買下沙廠。要買下沙廠,錢在哪里啊?妻子周世玉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幫著桂力左拼右湊地把2000元錢交到了學校。
沒錢請工人,夫婦倆既是老板又是工人,把沙子送往各個建筑工地,一棟棟樓房完工,一張張的鈔票進入口袋。
“1996年,居委會推我做書記,那時候,沙場每天有20多個工人。”桂力自豪地說。“當初整這個沙廠的時候,為了降低拉沙子的成本,我考了駕駛證,貸款買了貨車,先幫人送沙,后來是拉起沙子幫人蓋房子。”
富裕支書要助村民共富
富裕了的桂力沒有忘記鄉下百姓。“到現在,桂支書已經有貨車、裝載機和三臺挖掘機,鎮上都有幾套房子了,要花錢應該也不缺吧!不知道是那根筋有問題,要跑到羅漢林(瀘州市海拔最高點)去喂豬”。社區老何告訴筆者。
據介紹,分水鎮山高水冷,禽獸生長緩慢,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只要是分水的青菜、蘿卜都要比大棚的貴一角。”蔬菜販子告訴筆者。
“農戶的生豬都是散養,這家一頭,那家兩頭,前來收豬的都是外地販子,村民也不懂行情,好豬好肉卻賣不了好價錢,村民虧大了嘛。”桂力再次走進農村,在羅漢林選了片荒山,要在深山里建一家成規模的養豬場。
“這地方的石頭硬得很,為了不占村民的一分田,一寸土,就平整個地基,我自己的兩臺挖機就干了兩個多月,不要說工資,單柴油就燒了我7萬多!”桂力無奈地笑了笑。
62頭當地黑母豬已經成功懷孕,豬欄的圈壁寫著受孕的日期。桂力表示,豬場是按年存欄1200頭設計的,過完年,將成立分水鎮本土糧食豬為主的專業合作社,母豬產仔后,采取銷售的方式散養到村民的手中,對于困難的家庭先送養,肉豬出欄后再收取豬仔成本,降低村民的養殖風險,讓肉質細膩、味美湯鮮的分水糧食豬集中走出大山,走進市民的餐桌,走進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