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22 16:09:00 來源:阿里牧 閱讀數:
仔豬包含兩個階段:一是出生至斷奶,稱哺育階段,以吃乳為主,補料為輔;二是斷奶至轉欄,稱保育階段,完全吃料。仔豬哺育保育的成敗,直接關系到養豬業的經濟效益。在生產實踐中,歸納起來主要掌握以下技術措施:
(一)初生接產
查卡片及配種記錄,到預產期要派專人值班,做好接產準備,干凈的毛巾、面盆、高錳酸鉀溶液(桃紅色,濃度為0.1%~0.2%),止血用具,止血鉗,止血棉球。進行常規操作:仔豬出生后,首先用毛巾擦干凈鼻、嘴處的粘液,再擦干凈仔豬身上的羊水,每產1頭仔豬,要用另一毛巾沾高錳酸鉀溶液洗、擦母豬外陰及尾巴。不宜立即斷臍,用手捏住臍帶胎衣端,另一手向臍端捋壓,使臍血盡快流入仔豬體內,以免臍血流失,結扎、掐斷臍帶,并消毒,防止感染,臍血與初乳有同等的作用,臍帶處理不當,極易造成臍疝。同時處理假死豬和弱小豬,常用的是倒拎后肢,拍打背部,吐出羊水即可,或心肺按摩、酒精刺激鼻孔,有心跳,叫聲,一會就恢復,弱小豬要區別對待,一般每窩只能存養10~12頭,多則無益。及時拿走胎衣,以防母豬偷食。
(二)調教哺乳
仔豬出生后,大部分即會尋找乳頭吸乳,不會吸允的要人工輔助,將前面的、多乳汁的乳頭放進仔豬嘴里,并輕擠乳汁,使仔豬覺察、嘗到有乳汁,反復幾次。軟弱無力的仔豬,只要能吸到初乳,半小時后會立即恢復,以后即正常哺乳,對于有存活價值的仔豬不會吸允,要擠出乳汁或調奶粉喂之,直到會吸允為止。若乳頭數少于仔豬數,3天后自然分出弱小豬,并淘汰。以免爭奶而影響其他仔豬。也可采取寄養措施。
(三)適時補料
補料宜在7日齡進行,過早,仔豬不會采食,反而浪費。補料時,在料槽撒下仔豬膨化的教槽顆粒料少許,仔豬先玩后吃,量應由少到多,少喂勤添,仔豬較多時要放兩個料槽,讓仔豬自由采食,逐漸適應。哺乳仍然照常進行,20天后,隨著補料逐漸增加,應稍降低母豬飼養標準,泌乳減少,哺乳減少,要注意應給仔豬充足清潔的飲水。產房哺育溫度應在32℃上下。
(四)斷奶并群
25天后,仔豬采食量加大,28~30天采取1次性斷奶,母豬泌乳高峰已過,不能拖拉,以利母豬下胎生產,留母移仔至保育間。盡量“整窩挪”,需并窩時,可采取“先生取小,后生取大,大小相當,留多并少”的原則。并窩飼養管理,雖有少許打斗行為,但對仔豬傷害較小,照看幾小時即可合群。此即進入保育階段,飼料、飲水正常以外,保育溫度開始宜在30℃左右,以后每一周遞降1~2℃,直至不低于26℃,產房、保育房炎熱夏天要注意通風、降溫。
(五)更換飼料
仔豬處于“旺食”階段,保育開始還喂幾天教槽料,以后應逐漸搭配保育料或自配料,能量、蛋白質含量要求高,哺育階段是教槽料,能量、蛋白質合適外,還要求可口、易消化。仔豬胃底腺未發育健全,不能制造鹽酸,難以幫助消化植物蛋白,保育料、自配料喂量由少到多,逐漸增加,在飼料過度時千萬不能出現腹瀉。換料突然,喂量多,胃腸功能不適應,極易出現腹瀉,單靠用藥,反而不奏效,必須返回到原來飼料再喂幾日,待腹瀉癥狀消失后,延期再更換飼料。
仔豬哺育階段出現癥狀,大部分都要從母豬身上找原因,進行調理;保育階段出現癥狀,要從飼料、飲水、環境溫度及人為的飼養管理上找原因,對癥治療、精心護理。
(六)防止應激
更換飼料穩定后,要狠抓仔豬旺食,避免應激。不要輕易變換飼料、人員、環境,讓仔豬安靜。此階段仔豬長勢好,50天可達25千克。仔豬生長過程中導致應激反應的有:爭強乳頭,補料斷奶,打針采血,去勢閹割,編號驅蟲,并群換圈,互相打斗,人員更換,天氣突變,炎熱、寒冷刺激,病理刺激,捕捉稱重,異常聲響,飼料變化,燈光閃電,驚嚇刺激等,都要盡量避免,一句話,盡量讓仔豬生活在舒適、安靜的環境里,健康成長。
(七)勤于觀察
主要觀察仔豬精神狀況及有無病理變化,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為主。根據出現的情況,可對癥在料中拌藥或水中加藥,5~7天為一療程即可。
每日觀察糞尿變化,無論何時,正常小便清亮無色。若飼料中蛋白質過高,糞便溏稀,落地呈輪層狀;若粗飼料過多,呈機械刺激性腹瀉,有飼料殘渣、纖維或血絲夾雜其間;若蛋白質含量過低,糞便落地,松散易碎。以上均應調整蛋白質含量。細菌性腹瀉,主要侵害小腸黏膜及絨毛,脫水嚴重,腹瀉物落地邊緣不整齊,PH值呈堿性;病毒性腹瀉主要侵害腸黏膜及其下層,甚至肌層組織,稀糞中營養代謝物,尤其是蛋白質多,表面張力大,落地邊緣整齊,PH值呈酸性。
每天飼喂4~5次,每喂1次半小時后觀察,應舔食干凈,沒有留存,但以吃干凈,又不舔槽為佳,若爭食搶食、干凈又舔槽、食后不停叫食,示料量不足,要及時調整喂量。但也不能浪費。每2~3天應凈空料槽3小時左右,以利仔豬胃腸休息,防止負擔過重,蛋白質含量過高,又吃得多,極易發生水腫病,要特別注意。仔豬千萬不能喂水分含量多的青料,尤其是野生水生飼料,防止腹瀉和傳播疾病。
(八)對弱小仔豬要區別對待
經過一段時間保育飼養后,絕大多數仔豬膘肥體壯。由于個體差異,也有少數弱、小豬,出現“奶僵”或“料僵”,應單獨剔出飼喂、補料,再補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弱、小、僵仔豬的哺育、保育階段的環境溫度應在28℃左右,略高于正常仔豬。夏天除通風、降溫外,還要補充其他營養及電解質溶液,促進早恢復體況。
(九)規范保健
應該這樣做:3天補鐵劑,7天補教槽料,料越吃越多,奶越喝越少,直至到21~25天完全喂料。保育前期幾天喂教槽料,慢慢過度喂保育料。40天左右,按驅蟲藥說明書驅蟲1次。
平時針對具體情況,料中、水中加抗菌素以外的營養藥進行保健,及常規發病的治療。還要注意莫忘添加食鹽、碳酸氫鈉等電解質,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及神經、肌肉正常興奮性。添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滿足仔豬生長發育的需要。添加食醋、糖精提高適口性及采食量。天氣突變,寒流、寒潮來臨,要加抗生素,以防發病,防重于治。
(十)去勢斷尾
仔豬出生5~7天可公豬去勢,20~25天小母豬可小挑花。對于體成熟在性成熟之前可不挑花。留種的還要剪牙、斷尾、編號。育肥豬可不斷尾,因養豬和買豬的,講究十全十美,以顧及民風民俗。
(十一)免疫程序
仔豬出生后7天打瑞倍適,15~20天打豬偽狂犬病疫苗,30天打豬瘟疫苗,40天打圓環病毒-2疫苗,50天打藍耳病疫苗,60天注射口蹄疫疫苗。以后據需要及豬場具體情況,補免或不免。
(十二)及時治療
主要指發炎、感染、脫肛、腿疾、皮膚外傷等。
(十三)按時轉欄
一般保育到60天,體重可達到30千克,應及時轉欄。而后打掃、清洗、消毒保育舍,干燥靜置5~7天后再新進斷奶仔豬,繼續下一批保育。
(十四)跟蹤調查
了解此批保育豬的育肥情況,有什么問題或不足之處,農戶家庭飼養適應性如何,發病及成活情況,以便改進免疫程序和保健技術。按生產需要,培育出不同的基礎豬群,生產出更好產品,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