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29 10:57:00 來源:新文化網 閱讀數:
和你感覺的一樣,牛肉價格確實漲了不少。
“牛肉價格連年攀升。牛肉為啥這么貴?”
這是在昨天下午的長春代表團第二組審議現場,省人大代表、長春皓月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叢連彪提出并希望解決的問題。
去年牛肉價格漲了28%
據叢連彪介紹,我國年人均牛肉消費量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1.1公斤增加到現在的5.5公斤,但這個數字與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世界平均水平為13公斤,美國為46公斤。
也許是價格影響了人們的消費量吧?
“現在,一般的牛肉市場上一公斤就要60元,稍好一點的達到70元到80元,品質再好一點的甚至達到了100元以上。”叢連彪說,牛肉價格已經連續10年在攀升,前幾年,每年的漲幅在10%左右,2012年漲幅達到了28%。
“現在一頭牛能賣什么價?”在場許多代表表示不知道。
“現在一頭牛能值一輛轎車。”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并不是聳人聽聞,叢連彪繼續解釋,牛全身都是寶,“一般一頭牛至少能賣到1.5萬元;中等品質的能賣到3萬元到4萬元,能買一輛奇瑞;最好的肉牛能賣到15萬元,能買一輛中檔的轎車。”
牛肉價為什么連年漲?
牛肉價為什么連年漲?
叢連彪說,原因有很多,但歸根到底,是肉牛養殖存欄量的下降導致的。
“養殖方式落后,規模化養殖場和小區數量少、規模小。傳統、分散、一家一戶養殖還占有相當比重。像肉牛,除一些‘大戶’外,基本上平均每戶3到5頭。”
就是傳統分散養殖也在萎縮,叢連彪說:“現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老人、婦女和兒童留守,導致養殖戶減少。”
另外,近年來農耕機械化大范圍推廣應用,導致原有母牛失去役用功能,加之母牛懷胎九月方能產一犢,還要四五個月的哺乳期等,總共要30多個月才能培育出商品牛,與之相比,肉豬、肉雞等繁育期短,生育效率更高,經濟效益更大,而且,國家已將生豬、奶牛納入財政補貼范圍,卻一直未將母牛養殖納入補貼范圍,因為養母牛收益少,養殖戶不愿養;由于母牛價位低于育肥牛,個體業戶、小屠宰場大量收購、屠宰母牛,這些原因都導致基礎母牛數量銳減,牛只存欄量也因此下降。
叢連彪還提到,雖然牛肉價格較高,但養牛效益卻呈現下滑趨勢,這影響了養牛積極性,使養牛戶不愿擴大再生產,而且養牛戶缺少資金,肉牛養殖是一次性投入多、資金需求大的產業。
提出對策:
安排資金 支持規模化養殖
叢連彪建議,財政應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村養殖小區建設和養殖大戶規模養殖場建設,給予資金扶持和貸款貼息;把畜禽養殖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辦理相關手續,給予優惠政策。
另外,撥付專項資金用于肉牛品種改良,充分發揮我省是全國優質肉牛帶的天然優勢,培育優良品種。
特別是通過重點龍頭企業做好優良品種繁育養殖、打造全產業鏈,起到示范作用,使研發、繁育與生產有機結合。
加大對母牛養殖的補貼
省政協委員、延邊畜牧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愛輝認為,母牛是肉牛養殖的源頭,應該加大對母牛的保護,出臺規定,加大對母牛養殖的補貼,對私屠亂宰母牛進行禁止。
叢連彪也建議,通過行政法規或授權行業協會,禁止或限制屠宰育齡母牛、犢牛;參照對生豬、奶牛的補貼政策,將繁育母牛納入國家財政補貼范疇,每頭母牛產一犢至少補貼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