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2/5 11:16:00
來源:阿里牧
閱讀數:
(一)仔豬斷奶前死亡原因
導致哺乳仔豬死亡的疾病較多,特別是一些傳染性疾病,如藍耳病、豬瘟、偽狂犬病、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鏈球菌病以及其他菌的感染等。但在哺乳階段最常見的還是大腸桿菌病,它可造成嚴重的腹瀉,導致仔豬脫水、虛弱甚至死亡。很多疾病可從母豬傳播給仔豬,特別是由于炎熱、分娩導致母豬虛弱、抵抗力低的時候。
(二)母豬飼養管理
很多情況下,疾病發生于仔豬,但根源卻在母豬,所以要降低哺乳仔豬的死亡率,首先要保證母豬的健康。因為母豬不僅為仔豬提供營養和母源抗體,還可將疾病傳播給仔豬。母豬的飼養管理涉及到妊娠期的飼喂,此時一定要保證母豬的體況,使其達到標準體況,否則產程可能延長,分娩后子宮炎、乳房炎等的發病率可能升高。泌乳母豬的采食量不僅影響母豬的體況和斷奶后的發情,而且能影響其泌乳性能,影響哺乳仔豬對母乳的采食,進而影響哺乳仔豬的健康狀況和成活率。產后7天應使母豬達到最高采食量6.5~7千克/天,可通過濕拌料、多次飼喂、調整飼喂時間、及時清理料槽、更重要的是避免產房的溫度過高等。
(三)新生仔豬的處理。
由于初生仔豬必須通過吃初乳才能獲得免疫力,因而要確保仔豬出生后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吃到足夠的初乳。研究表明,初生仔豬哺乳前的血液抗體濃度很低,沒有抵抗力,而采食足夠初乳后血清平均抗體濃度可上升1000倍以上,采食能力越強,母源抗體水平越高。
由于仔豬的溫度調節機能尚未發育完善,所以對溫度尤其是低溫非常敏感。仔豬出生時的溫度要求為34℃,如果環境溫度適合,仔豬向兩個方向躺臥。但如果仔豬擠在一起,說明環境溫度低。保溫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關鍵措施。大型集約化豬場主要采用保溫箱,用紅外線燈或者電熱板加熱。在小型豬場或散養戶,建議使用稻草、木屑等墊料,在有墊料情況下仔豬可耐受比最適溫度低8℃的氣溫。氣流可降低豬的體表溫度,使仔豬感到寒冷。潮濕地面也可使仔豬感到寒冷(感覺比實際溫度低5~10℃)。因此,產房內應避免賊風和潮濕。
仔豬產出后體表有很多液體,如果自然干燥可能需要45分鐘,會帶走仔豬的大量體熱。所以仔豬出生后用干凈的毛巾或柔軟的墊草擦干,可減少體熱的散發。
(四)給分娩母豬注射前列腺素
母豬分娩結束后立即注射一針前列腺素2毫升,可降低仔豬斷奶前死亡率19%、提高斷奶體重0.13千克。因為注射前列腺素可溶解殘存的黃體,降低母豬血液中孕酮的含量,泌乳刺激素增多,促進乳汁的分泌。孕酮可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母豬血液中的孕酮可進入乳汁而使仔豬血液中孕酮濃度升高,導致其抵抗力降低。
(五)哺乳仔豬的處理
對哺乳仔豬的處理最好按程序操作。補鐵應在仔豬生后2~3天進行,過早能造成很嚴重的反應。剪牙、斷尾時應注意消毒和操作。有些飼養員可能在剪牙過程中造成牙齦的損傷,或剪牙后殘存的牙齒太尖刺傷上牙齦,造成細菌感染,引起敗血癥,或由于鏈球菌等感染導致關節炎。斷臍或斷尾過程中最好用碘酊消毒,防止通過傷口感染,引起腹膜炎、敗血癥等。操作器械要注意消毒,操作要輕柔。在剪牙、斷尾時可同時進行補鐵,以減少1次對仔豬的應激反應。
哺乳仔豬采食量很低,教槽料的質量一定要高,不應一味計較價格。此外,教槽料也不能1次添加太多,因為教槽料的營養豐富,產房內溫度較高,飼料被仔豬糞尿污染后容易發霉,有可能造成哺乳仔豬霉菌毒素中毒,輕則腹瀉,重則導致其他疾病。
(六)母豬的藥物保健
母豬的保健是豬場容易忽略的問題。母豬的抵抗力較強,輕微的感染不一定產生臨床癥狀,也不會影響母豬采食,但可將體內的細菌、病毒傳播給仔豬。健康狀況差的母豬所產的后代死亡率高于健康狀況好的母豬后代。產后有必要給母豬注射抗菌藥物,特別是在夏天以及采取人工助產時。泰國很多豬場產房內所有母豬在分娩后靜脈注射含有電解質的生理鹽水葡萄糖,以減輕應激反應的影響。也可在泌乳母豬飼糧中添加80%的支原凈125克/噸和強力霉素200克/噸,分娩前后各連用5~10天。
(七)仔豬疾病的防治
哺乳仔豬發生腹瀉后,如果只治療發病的仔豬,則可能事倍功半,效果不好。因為此時仔豬的腹瀉可能與母豬有關,特別是整窩發生腹瀉時。病毒性腹瀉如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感染造成的腹瀉尚沒有特效的治療措施,主要是控制仔豬的脫水,可使用口服補液鹽,也可口服、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商品補液藥品。注意在腹腔注射時應將液體加熱到仔豬體溫,以免引起突然死亡。
哺乳仔豬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偽狂犬病和藍耳病引起,其他細菌性病原很少在此階段引起咳嗽或呼吸困難。解決方案是做好母豬免疫,如偽狂犬病的免疫建議種豬最好使用進口疫苗,可一胎1次,在產前60~30天接種,也可每年3~4次。藍耳病的免疫可使用滅活苗,在配種前6天,配種后60~70天接種,在感染嚴重的豬場也可考慮使用活苗。
(八)哺乳仔豬的保健。
新生仔豬可在出生后注射長效土霉素,以預防細菌性疾病的早期感染;灌服新霉素、抗菌素等,以預防腹瀉。在開始采食教槽料后,可加入控制腹瀉的藥物,如新霉素、粘桿菌素、硫酸安普霉素等,能有效控制大腸桿菌性腹瀉的發生,也可添加支原凈與抗菌素的藥物組合。
(九)重點抓好仔豬三關
1.抓好乳食、過好初生關:安排專人接生,做好接生工作,防止仔豬凍死、壓死或難產而死在腹中,降低仔豬死亡率。及時搶救“假死仔豬”,可進行人工呼吸。出生24小時內剪犬齒和斷尾,防止咬傷母豬乳頭、咬尾和爭斗發生。固定乳頭,早吃初乳。初乳中含有較高的免疫球蛋白和鎂鹽,可使仔豬產生免疫抗體,排出胎糞,提高免疫力。一般在出生后2小時內一定要讓仔豬吃足初乳。在出生后2~3天要進行人工輔助固定乳頭,弱小仔豬最好吮吸靠前乳頭。加強保溫、防凍防壓。仔豬的適宜溫度1~3日齡為30~32℃,4~10日齡為28~30℃,10~30日齡為26~28℃,一般采用紅外線燈保溫,防壓主要是設仔豬欄或護仔箱和保持母豬安靜。初生仔豬可在吃初乳前口服慶大霉素或其它抗生素以防仔豬黃白痢。
2.抓開食、過好補料關:及時補鐵、防貧血。一般在仔豬出生72小時內每頭注射100~200毫克鐵劑,7天內根據仔豬狀況可考慮第二次補鐵有利于仔豬生長。及時補硒。仔豬在出生72小時內和斷奶時,肌注0.1%亞硒酸鈉注射液0.5~1.0毫升,以防仔豬白肌病和水腫病。及時補水、補料。補料的目的是促進仔豬胃腸發育成熟。補料時間一般在5~7日齡開始,補料時要盡量少喂勤添,防止飼料浪費。每天要將剩余的部分清出喂母豬,料槽清洗消毒后再用。仔豬代謝旺盛,一定要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
3.抓旺食,過好斷奶關:母豬泌乳在3周時達到高峰,然后逐漸下降。這時單靠母乳不能完全滿足仔豬快速生長需要。故仔豬必須在10~15日齡時采食乳豬料來滿足其生理需要,促進仔豬快速生產,提高斷奶窩重,降低斷奶應激。選擇營養濃度高且平衡、適口性消化性好的乳豬料。少喂勤添,以適應腸胃功能,減少拉稀。斷奶時避開疫苗注射、轉群、閹割等應激因子,減少斷奶應激。斷奶時趕走母豬,仔豬原圈飼養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