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3/21 13:23:00 來源:長春晚報 閱讀數:
也許你聽說過散養雞、鴨,但你能想像豬也可以散養嗎?近日,記者聽聞了一件新鮮事,集安市徐先生養的豬就是“原生態”養殖,這些豬每天漫山遍野地“溜達”,時不時還鬧些情緒,生活快樂愜意,享受著豬中的“貴族”生活。
3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集安市頭道鎮東村毛家溝,這里就徐先生的天然豬場,一路沿著小路上山,不時與出來“溜達”的豬相遇,但這些豬見到人的反應不是奔逃,而是視若不見,繼續撒歡吃食。記者發現遠處的山上,也可以隨處見到分布在山上各處或成群結隊或形單影只的豬,讓人更為驚奇的是,即使山路陡峭,這些豬卻依然如履平地,奔走自如。
在山坡上的養豬場,記者見到了飼養員張老漢,他說,養豬場原來對養的黑豬都是圈養,但三年前的春天,幾只豬由于發情拱開了豬圈逃了出去,之后幾天的尋覓也無果,飼養員以為豬再也找不到了,沒想到半年之后,這幾頭豬領著一群小豬又回到了養豬場。張老漢把這件事告訴了養豬場的主人徐先生,徐先生聽著高興的同時,也受到了啟發產生了個大膽的想法,他將所有的黑豬都散放,讓豬過自由的生活。這一散放不要緊,徐先生發現自己家的豬成了整座山的“主人”,完全釋放了野性,成了名符其實的“野豬”。這些豬成天在山上“溜達”,渴了就喝山水,餓了就吃山果或樹根,只有實在找不到吃食才“回家”覓食。為了讓這些豬有家的感覺,徐先生開始訓練豬的條件反射,“豬一回來吃食,我們就敲鋁盆,這樣一來,我們一敲鋁盆,就會有豬跑回來吃東西了。”但徐先生說,即使這樣有些豬還是“夜不歸宿”,它們會在山上土里拱出一個小窩,遮風避雨溫暖度日。“總有些豬不愛回來,因此我現在都不知道我養的豬的具體數目。”
徐先生和張老漢還發現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豬還對山上的一種紅色沙土頗為青睞。徐先生帶記者來到山上成片留下被豬啃食痕跡的土層旁,“我們發現豬很喜歡吃這些紅色沙土,我們猜想,也許這些沙土含某些礦物質,可以供給豬身上的營養。”為了增加黑豬的野性,徐先生引進了野豬品種,“這些黑豬與野豬雜交的后代,通過放養,更加有野性,腿長,耳朵長,毛長,成天在野外生存,看起來更加野味十足。”
“這些豬接近大自然,也接近人類,它們根本不怕人了。”徐先生說,有時看到人,豬還會好奇地湊上來。可以想像,它們的生活較跟家豬比較為愜意。通過實驗,徐先生也發現,這些豬的肉質良好,頗為暢銷。“有人聽說我家豬散放,推斷肉一定好吃,所以買的人就多了。”看著自己家的豬肉市場銷路好,徐先生表示,要將這種養殖方式進行并推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