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3/25 9:18:00 來源:中國品牌服裝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清河羊絨產業在崛起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加工經銷初級產品——羊絨。國內外的羊絨制品廠家,在清河這個豐厚的羊絨基地里,不但能夠“挑著樣”的買,而還總是把價格壓了又壓。買方回旋余地大,你不賣他賣。因此,使得初加工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河北省清河縣是全國*的羊絨加工基地,在這里年加工山羊絨、綿羊絨等2萬多噸,其中山羊絨加工量占到全國總量的60%,世界總量的40%,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之說。而最近來自該縣的一組數字顯示:這里已形成年紡羊絨紗4800噸,織羊絨布400萬米,織衫、褲、裙等3000萬件的生產能力。清河已由“羊絨加工基地”變為“中國羊絨紡織名城”。在全國羊絨制品的消費人群中,穿用清河產品的就占到20%以上;就是在國外,穿清河羊絨衫的“洋人”也比比皆是。無庸置疑,羊絨深加工為清河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穩固初加工推進深加工
由“受制”于市場到“主導”于市場
清河縣是個沒有“風吹草低見牛羊”景觀的地方,然而,就是這個地處平原的小縣,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借改革開放的春風發展起了精梳羊絨業。這一加工業可觀的利潤,產生了極強的“墨跡效應”,很快就在全縣形成了大產業,到九十年代已普及到200多個村,全縣擁有梳絨機15000多臺。內蒙、甘肅、寧廈、新疆等牧區的原絨源源不斷的向這里匯流,清河成了全國*的羊絨加工集散地。
清河羊絨產業在崛起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加工經銷初級產品——羊絨。國內外的羊絨制品廠家,在清河這個豐厚的羊絨基地里,不但能夠“挑著樣”的買,而還總是把價格壓了又壓。買方回旋余地大,你不賣他賣。因此,使得初加工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如何轉變受制于“買方”市場的局面?面對這個問題,清河縣決策層經過調查研究,從中看到:在羊絨產業中,初級產品變為終端產品,其利潤能夠呈幾何基數增長。這使他們感到,引導各企業向深加工邁進,不但能夠帶來產業產值利潤的大幅度增長,而且有了“自我消化”初級產品能力后,還能夠由“受制”于市場變為“主導”于市場。于是,縣委、縣政府加強了這方面的引導,全縣一些有實力的羊絨企業快速的向深加工推進。東高集團是邁向深加工較早的一家企業。原來,該企業單一“精梳羊絨”時,其初級產品始終走不出受制于“買方”市場的怪圈;搞起深加工后,有了自我消化初級產品的能力,初級產品在高價位上運行時,他們就“兩條腿”走路,既賣初級產品又搞深加工;初級產品價位走低時,他們就加大深加工能力,再也不受制于“買方”市場了。不只是一個東高集團。歷經十多年的深加工發展之路,如今清河縣已崛起了200余家羊絨深加工企業,這些深加工企所創產值和利稅占全縣整個羊絨產業的60%以上。
清河縣深加工企業的大發展,形成了與初加工相互依賴協調發展的局面。初加工的大基地,為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而且沒有中間環節的原料;而深加工的發展,又帶動了初加工的活躍。這樣以來,不但使全縣的羊絨初加工更加穩固的雄居全國霸主地位,而且深加工的羊絨衫、褲、裙、圍巾、披肩等制品,在國內外市場也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河羊絨初加工和深加工協調發展,也成了左右市場價格的強力杠桿。世界羊絨價格走勢如何?清河就是“晴雨表”、“風向標”。
聚產業優勢完善產業鏈條
打造名符其實的羊絨紡織名城
清河羊絨產業每一次的跨越發展,都是在“變”中實現的:變“散沙”式經營為“聚集產業優勢”,變“鏈條短”為“完整的產業鏈條體系”等等,變一次,產業來一次跳躍發展。正因為這種不斷的“變”,使清河羊絨產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贏得了“中國羊絨之都”、“中國羊絨紡織名城”的稱號。
清河在發展羊絨深加工中發現,一些深加工企業散布在全縣各鎮,缺乏“聚集”的優勢,給生產銷售以及產品的提級升檔都帶來了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縣委、縣政府幾經研究,從2000年開始了占地7.5平方公里的清河國際羊絨科技園區的建設,他們累計投資2億多元搞好了基礎設施建設。功能齊全、環境優越的園區,先后被評為“全國十佳民營科技園區”、“中國民營科技示范園區”。一流的園區,為清河羊絨產業的在提級升檔搭建起了“大平臺”,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力強、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入駐,截止目前入駐投產的企業已達62家,在建企業50家。
完善的設施,優惠的政策也吸引了一批外商加盟。意大利的哥倫布公司與清河農民企業家馮子宏共同投資5.6億元,建起了年紡羊絨紗1000噸,織羊絨衫250萬件的國內第二大羊絨深加工企業,企業全部投產后,年可創銷售收入25億元,實現利潤稅4億元。不只是意大利的哥倫布公司。還有馬克·波羅公司、韓國的昭奈商社、香港的勵精、“金利來”,以及美國、日本等國的投資商。
清河縣還注意了引導各入駐園區的企業,在羊絨產業的不同環節上投資興業,著力完善產業大鏈條,使入駐企業實現了集群發展。在羊絨科技園區內形成了以鴻運公司、慧興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羊絨精梳群體;以宏業公司、新華集團等企業為龍頭的羊絨紡紗群體;以兆興集團、宇聯公司為代表的羊絨針織群體;以奧克萊公司、昭友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羊絨面料群體,構建起了專業化分工明確、上下游鏈條完善的產業體系。
清河縣還把引導入駐園區的各企業的科技創新,作為“變”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在縣委、縣政府引導下,各企業廣招天下人才,使200多名紡織精英來園區施展才華,在他們的創新下,填補國家空白的“粗紡高支羊絨紗”在園區被開發出來,而用這種羊絨紗開發的“戒鉆披肩”、“圍巾”也相繼問世;還有羊絨制品的“防靜電、防蟲蛀、防縮水”三大難題也在這里被攻克;大豆纖維與羊絨混紡制品、絲絨混防制品等也在這里面世……清河羊絨產業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由“羊絨大基地”向“中國羊絨紡織名城”的轉變和跨越。
順勢建市場拓展內需渠道
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續寫不敗神話
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企業停產、限產的屢見不鮮,而在清河,來自山東、河南、四川等地的6萬多民工,卻沒有一人下崗。不僅如此,清河電視臺的“滾動字幕”上,還時常出現“急招熟練織衫工、縫合工……”的招工廣告。
跡象表明,清河的羊絨產業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沒有敗下來。這是為何?記者通過走訪發現,除了各企業的積極應對外,還與縣委、縣政府決策啟動運營羊絨制品大市場,積極拓展內需渠道密不可分。
清河羊絨深加工形成大氣候后,好長時間處于“有市無場”的狀態,各深加工企業靠著國內國外飛來飛去的跑訂單,銷售渠道很窄。早在2006年,該縣就超前規劃,并開始了占地989畝,總投資10億元的“中國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的建設,市場整體由“生產加工區、服務交易區、產品展示區、物流快運區”四部分組成。隨著市場二期工程于今年8月份的完成,在世界金融危機逼近之時,為了開辟內需消費渠道,清河縣決策者果斷拍板啟動運營羊絨制品市場。市場啟動后,不但吸引了本縣的羊絨深加工企業入駐,還吸引了包括鄂爾多斯、鹿王、雪蓮、珍貝、恒源祥等200余家外地羊絨制品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入駐。
清河羊絨制品市場在啟動運營中,深諳經濟運行規律的縣委書記冀東書親自謀劃“活”字文章:首先是以“物美價廉”取勝。既以出廠價面對批發商,又面對直接消費者;其次是讓市場遠近聞名。在半徑500公里圈內,利用報紙、電視等媒體廣為宣傳,使市場的影響力迅速波及到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北京、天津、遼寧等地。市場管委會每天都接到上百個咨詢電話和絡繹不絕的批發商;第三是搞活“旅游購物”。借助“武大郎”墓祠等古跡和清涼江生態園景觀,該縣與周邊的石家莊、濟南、德州、衡水、邯鄲等十多個旅行社簽訂了“羊絨之都一日游”合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直接銷費者前來旅游購物。11月22日記者在市場親自眼見,來自濟南、石家莊、邯鄲、衡水、德州等地的“旅游大巴”有40多輛,市場內的購物人流如織。市場管委會主任孫連嶺介紹說:“羊絨制品市場的啟動運營,成了拓展內需的一大渠道,兩個月的時間,批發和零售羊絨制品已逾百萬件之多”。